台師陸師平起平坐 機會壓力並存


2017-06-16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大陸日前宣布,台籍研究人員可以申請國家社科基金,對此不少台師和台生感到十分興奮;但也有教師表示,這就表示大陸把台灣教師和大陸教師放在同一個學術平台,靠本事競爭,「這樣一來條件就很硬了,其實也是一種壓力。」
5月初,大陸國台辦、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畫領導小組宣布,參照大陸居民待遇,開放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申報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

申報範圍涉及26個學科: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黨史黨建、哲學、理論經濟、應用經濟、統計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人口學、民族問題研究、國際問題研究、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學、宗教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體育學、管理學、藝術學、教育學、軍事學。而2016年度大陸共公布246個招標選題研究方向。

過去台生不能進央視


對此,不少目前在大陸任教的台籍教師都表示,這是「提供實實在在的方便,讓台籍教師跟其他同事在同一起跑線上」。已畢業的北大台生王正、仍在就讀的北京清華台生羅鼎鈞也不約而同表示,大陸國家社科基金就類似台灣國科會(現在是科技部)專案,對教師升等有很重要影響。

拿到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博士學位的徐文慧表示,白紙黑字對台灣開放,是這項政策的正面意義;此前台籍教師、台籍學生在大陸常常受限於身分,不能參加學術研究或相關活動,像新聞系台籍學生不能進央視;又如她在北京清華時,梁思成大弟子郭黛姮帶學生做的圓明園15年修復計畫,「多棒的計畫!台籍學生卻不能進故宮,只能等別人探測回來協助畫稿。」徐文慧稱,這是「打折式的參與」,現在政策出來了,意味未來台師也可以和陸師平起平坐。

台灣人在陸沒了優勢


但徐文慧也表示,大陸國家社科基金是早就存在的制度,經費就這麼多,未來台籍研究人員要跟大陸研究人員同一個平台競爭;「以前還可以說政策不公,可以講交情、講關係,現在大陸眼界不同,姿態也不同了,它開出條件吸引各國人才,有本領的人來爭取。」簡單地說,台人在大陸已經沒有優勢。

再進一步談社科基金本身的額度,一個計畫最多3年,一次給35萬人民幣,其實在經濟上的補助還好;但這也是相對的,徐文慧說看在台灣教師眼中還是羨慕,因為在台灣很難拿到補助,永遠都是國立大學或老教授、校長、院長「卡位」,年輕老師會很沮喪。(旺報)

陸國家社科基金 限制多競爭激烈

2017年06月16日 04:10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學者將有機會申請大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而這個基金的內容和規模如何呢?

首先,在申請內容方面,去年年底大陸公布了《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申報公告》,提到會依循習近平2016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講話精神」,在相關學科中擬定一批重要選題,由申請人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選擇申報。

回到去年哲學社科工作座談會,習近平提到,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換言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關鍵字。

申報課題的資助額度,重點專案35萬元(人民幣,下同),約台幣157萬元,一般專案和青年專案20萬元;且基礎理論研究須在3到5年,應用對策研究須在2到3年內完成。

最後,為了避免一題多報、交叉申請和重複立項,規定課題負責人同年度只能申報一個國家社科基金專案,且不能身兼其他課題組成員;課題組成員同年度最多參與兩個國家社科基金專案;國家級專案的課題組成員最多參與一個國家社科基金專案;國家社科基金專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及其他國家級科研專案的負責人,不能申請新的國家社科基金專案。(旺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新來乍到 上海交大台生吐槽

微信公众号“二月十三”(ID:shayne_light) 每年夏季小学期,都会有许多港澳台的学生选修上海交大的课程。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个本校的学伴带他们办手续熟悉校园环境。 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青年间的交流其实就代表着未来。下面选取了一些台生初到上海和交大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