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张涛甫:新闻传播教育非理性繁榮 亟待轉型
2017-06-28 文汇报
近日,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宣布和北大医学部联合设立健康传播专业硕士,学制两年,学生毕业将获得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今年首批招生15人,其中6人是北大医学院本科生。消息以“从新闻专业到专业新闻:这件事或将被载入行业史册”之名爆出,固然有“标题党”之嫌,不过值得点赞的是,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优等生”,他们在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迈出的这一步,具有不可低估的示范意义。
新闻传播教育“非理性繁荣”
其实,对新闻传播教育的不满,不是今天才有。这里有业界的不满、社会的不满,也包括学生的不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闻传播教育就是在不满中负重前行的,中外新闻传播教育莫不如此。业界不满新闻传播教育与实践脱节,学了一大堆在实践中无用的知识,该学的专业技能还得到学界补课;学界对新闻传播教育的不满是,“新闻无学”,在现有的学科建制和话语权版图中,新闻传播学没有太大的话语权。有的顶级名校干脆不设新闻传播专业。但上述困境丝毫不影响新闻传播教育的非理性繁荣。据统计,目前国内开设新闻传播类的院校有近千家,批量生产新闻传播类劳动者,教育成色不高,真正符合业界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占比不大,过剩的新闻教育产能更难以在短期内消化。这就倒逼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壮士断腕,调整教育结构,转变教育模式。
教育与业态的鸿沟空前拉大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目标是为机构媒体培养人才,机构媒体行业的人才预期是明确的,也就是说,行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能力预期在较长的周期内是明确、稳定的,新闻媒体对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这类人才应具备何种能力,是有明确预期的。业界有明确的预期,学界就朝着这个预期目标培养人。但新媒体技术引爆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全面颠覆了传统媒体生态,深度改写了传统新闻传播教育和作业规程,使得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传播业态的鸿沟空前拉大。整个新闻传播业态大洗牌,系统不确定性骤然升级。业界精英在深水区作业,风险如影随形,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拍在沙滩上。每一位深水区泅渡者,都有“朝不保夕”的不安全感。在新媒体丛林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行业竞争如此惨烈,对人才的需求也十分焦灼。问题是,新闻传播教育界的反应相对迟缓,没有举系统之力,跟进新闻传播业态变革,多数新闻传播教育机构还是在强大的传统惯性轨道上滑行,变革意识不强,与业界和社会需求差距甚巨。
打破路径依赖需要形成合力
就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而言,在北大之前,有复旦、人大、南大等多家新闻传播教育机构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转型探路。人大新闻学院的复合实验班模式,打破了四年专业一贯制的传统本科新闻教育模式,其“新闻学-实验班”和“新闻学-法学实验班”的新闻教育模式成效显著。复旦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改革走得更远,其本科2+2教育改革(2年修读非新闻传播专业,2年主修新闻传播专业),所嫁接的专业方向更加多元,达8个之多。5年来,复旦2+2教育模式得到了业界和新闻传播教育的充分认可。
以上还只是本科层面的,在研究生层面的改革共识和创新动作更为显豁。随着专业学位的普及和深化,新闻传播教育走向细分是大势所趋。北大健康传播专业硕士的出炉,是这种趋势的又一典型案例。如今的新闻传播教育,一方面在本科阶段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在更高的层级寻求专业细分,尤其在以培养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为主打目标的专业硕士教育方面,定制化和细分化趋势日渐明晰。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再强调以“大一统”批量生产为主,更倾向于精准化、定制化培养,针对社会和业界需要,实行定制化生产。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但无疑是不可逆行的取向。就当前而言,新闻传播教育界的路径依赖仍难打破,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尚未形成系统合力。
新闻传播教育切忌跟风赶潮
新闻传播教育转型势在必行,但也要防止一哄而上,跟风赶潮。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呼应时代召唤,跟上新闻传播业态变更的节奏,但并不意味着,业界流行什么,新闻传播教育就要“零时差”跟进,更何况,在如今新闻传播业态充满不确定性,行业泡沫被吹得很大的情况下,新闻传播教育跟风赶潮,面临的风险甚大。新闻传播教育不能按兵不动,也不能跟风冒进,应与业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做短线投资,而应做中长期考量。如果新闻传播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快品”,人才的附加值低,成长性差,这种短线人才,在今后的职场中是没什么竞争力的。新闻传播教育不能盲从社会流俗和行业风口,既要有定力,也要有稳健的行动。唯有如此,才会在这场新闻传播教育转型中把握主动。(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原标题为《 传播新业态倒逼新闻传播教育转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新來乍到 上海交大台生吐槽
微信公众号“二月十三”(ID:shayne_light) 每年夏季小学期,都会有许多港澳台的学生选修上海交大的课程。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个本校的学伴带他们办手续熟悉校园环境。 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青年间的交流其实就代表着未来。下面选取了一些台生初到上海和交大时的...
-
第二章準備工作 1.2017 年入學要求及學費政策 有意就讀港校的台灣學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港校申請時程通常都比較早,且前置作業很多。本節先談填志願時的注意事項。 ● 填志願 注意 3 事項 首先,台港填志願的方式不太一樣。香港大學入學及學術交流部高...
-
2017年07月08日 04:10 記者 簡立欣 /台北報導 搶救台生競爭力!由於台灣學測只考高一高二所學內容,教材編得又比大陸簡單,台灣學生去大陸大學常常跟不上,要上銜接課程;事實上,現在很多台灣大專校院也趁大一新生暑假期間開辦數學銜接課程,以免學生入學後程度差太多。
-
2017年07月02日 04:11 記者 簡立欣 /台北報導 福建省台資企業協會1日舉行台北徵才博覽會,福建7位台協會長持「清新福建、夢想起航」標語啟動儀式。(時報國際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