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升學手冊陸校篇 第三章醫事學歷

第三章醫事學歷

1.台灣不承認醫事學歷
據教育部資料,19852010年有17792位台生拿到大陸學歷,其中一半以上讀中醫或醫學相關科系。
此外,2010年據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之後改名大中華青年會)統計,每年赴陸台生平均將近1200人,有4成是醫事科系;至2010年赴陸攻讀學位台生累計兩萬多人,醫事台生逾三分之一,其中約2000人在學、5000人已畢業。

●短期內難以撼動
2011年之後由於台灣不承認大陸醫事學歷,據了解,去大陸讀醫的台灣學生因此大幅減少;但仍有相當大一部分台灣學生衝著大陸醫事教育門檻比較低,去大陸讀醫。因此本手冊特地闢出一章,談大陸醫事學歷的採認、學制和出路等。
開宗明義地說:台灣不承認醫事學歷,且短期內幾乎難以撼動。
目前台灣對大陸學歷仍採三限六不,「三限」是限制採認陸生畢業學校、限制來台陸生總量、限制採認醫事學歷;「六不」是不加分優待、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允許在台就業、不得報考公職。其中「一限(限制承認大陸醫事和國防軍事類學歷)二不(不得報考國家安全機密相關系所、不得持大陸學歷參加公務員等考試)」入法,其他成為行政規範。換句話說,「不承認醫事學歷」的修法難度很高。
為何大陸醫事學歷是鐵板一塊,無法採認?這和國內醫學教育的歷史沿革、培訓方式等有關。兩岸醫事教育最大不同是,大陸的醫師地位並不特別高,對民眾來說醫師只是職業的一種,因為最優秀的人都去讀政治外交和金融管理;而台灣社會向來尊重醫師,日據時代以來一流人才就有讀醫的傳統,醫師不只收入高,社經地位也高,是政治改革或社會革新的意見領袖,甚至到現在實施全民健保後,醫師收入大不如前,但台灣的大學入學考,醫學院門檻仍是最高的,台灣整體氛圍還算是相當尊醫。
再從醫事教育培訓方式來講,台灣醫事人員的養成是「入學、考照、就業」三階段掛勾,也就是要當醫師一定要讀醫學系,讀完才能考醫師國家考試,然後拿到從業執照考試資格台灣也承認國外九大國家(地區)醫事學歷,不過大陸並不在這九大國家(地區)之中
台灣醫事團體勢力龐大,還有一例可證。台灣的醫學系招生人數不歸教育部管,而是由衛生署「總量管制」,1年不超過1300人,理由是「醫師執業涉及國人生命安全,總量管制有助於管控醫學品質」。僧多粥少,11300人的招生配額,台灣學生都不夠分,因此禁招陸生;而台灣赴大陸就讀醫事學歷的學生也同樣不獲台灣承認,免得瓜分本土醫師的就業機會。

17類人員不採認
20116月,教育部又首度公布不予採認的大陸醫事學歷名單及其相應醫事人員,共17類;除了負面表列不予採認的醫事系所,且分類更詳盡,如「復健類醫事學歷」又分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溝通障礙類醫事學歷 」又分語言治療和聽力等,以明確解釋《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第8條第7款。這張名單一出爐,等於宣布名單上的大陸醫事學歷台灣學生皆不得回台考照。
過去教育部原本就不打算承認大陸醫事學歷,但沒有一項項表列出來。但2011年《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上路後,新的問題發生了:各醫事高等學歷的系所名稱不盡相同,例如「營養」類科底下可能有營養系、保健營養系、醫學營養系、保健生技系等名稱;且單列出類科也不夠細緻,例如心理類科又分臨床心理和諮商心理所,甚至晚近成立的生死學系所也算在內。為杜絕各界困擾,教育部才「負面表列」不予採認的醫事系所。
此外像「復健類醫事學歷」一般認為就是「物理治療」,但物理治療是指利用各種物理方法,如熱療、電療、水療等來治療的臨床醫學;而另有「職能治療」是藉由「有目標活動」來治療生理、心理與社會功能障礙者。此次第8條第7款解釋令特地將兩者分列兩類。
解釋令也列出不予採認的學制。例如醫學、牙醫、中醫都不採認「學士學歷」,換句話說若拿到大陸醫學、牙醫、中醫的學士學歷,都不能參加台灣的醫學、牙醫、中醫資格考試。藥學不承認專科和學士學歷。

4:不予承認的17類大陸醫事學歷

醫事人員
相關之大陸地區高等學歷
1
醫師(學士學歷)
醫學系;中醫學系
2
牙醫師(學士學歷)
牙醫學系
3
中醫師(學士學歷)
中醫學系;學士後中醫學系;醫學系
4
藥師(專科、學士學歷)
藥學科、系
5
醫事檢驗師(專科、學士學歷)
醫事檢驗學科、系、組;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科、系、組;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醫事檢驗組;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生物醫學檢驗學科、系、組;醫事(學)技術學系醫事檢驗組
6
醫事放射師(專科、學士學歷)
(醫學)放射技術科、系、組;醫事(學)技術學系放射技術組;(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科、系、組;醫學影像技術科、系、組
7
護理師(專科、學士學歷)
護理科、系;護理助產科、系;助產科、系
8
助產師(專科、學士、研究所學歷)
護理助產(合訓)科;助產學系、組;助產學位學程;(護理)助產研究所
9
物理治療師(專科、學士學歷)
物理治療學科、系、組;復健醫學系物理治療組;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10
職能治療師(專科、學士學歷)
職能治療學科、系、組;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
11
呼吸治療師(學士、研究所學歷)
呼吸照護系、所、組;呼吸治療系、所、組
12
臨床心理師(研究所學歷)
臨床心理所、組;相關心理研究所主修臨床心理;行為醫學研究所;臨床行為科學研究所
13
諮商心理師(研究所學歷)
諮商心理所、組;生死學系、所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相關心理研究所主修諮商心理
14
營養師(專科、學士、研究所學歷)
營養科、系、所、組;保健營養科、系、組;保健營養技術科、系、組;醫學營養科、系、組;營養科學科、系、所、組;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科、系、組;食品暨保健營養學系、組;營養學系臨床營養組;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營養科學與教育組;食品營養科、系、組;食品營養系營養組
15
牙體技術師(專科、學士學歷)
牙體技術(學)科、系
16
語言治療師(學士、研究所學歷)
語言治療學系、組、所、學位學程;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復健醫學系聽語治療組;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溝通障礙組;聽力學與語言治療研究所;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溝通障礙教育研究所;溝通障礙碩士學程
17
聽力師(學士、研究所學歷)
聽力學系、組、所、學位學程;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復健醫學系聽語治療組;聽力學與語言治療研究所;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溝通障礙教育研究所
資料來源:2011.06.09教育部有關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第8條第7款之解釋令


2,赴陸讀醫學制
台灣的醫事教育從日據時期開始發展,一直以來是獨尊的地位;近年來因健保給付制度,醫師收入下降,但醫師的社經地位仍高,醫學系仍是每年學測滿級分「學霸」競逐的天下。
目前台灣大專校院的醫學系,在亞洲乃至全球都有不錯聲譽。以2016QS醫藥學科排名為例,台大醫學系拿到全球第44名,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國立大學(22,全球名次,下同)、東京大學(23)、香港大學(30);其他上榜的台灣學校還有101150名區間的陽明大學、台北醫藥大學;151200名區間的長庚大學、成功大學;251300名區間的中國醫藥大學;以及301400名區間的高雄醫藥大學、國立中興大學(醫學科技所)、國立清華大學(醫學科學系)。
大陸醫學系則急起直追。同樣是2016QS醫藥學科排名,陸校最佳是北京大學(51-100),接著是101150名區間的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北京清華大學;201250名區間的廣州中山大學、浙江大學;251300名區間的南京大學;以及301400名區間的中南大學、華中科大、四川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
由於台灣醫學院競爭激烈,大陸又有不少不錯的醫學校院,不少學測失利的考生,難免將眼光放到對岸。如何選擇大陸醫學院?有哪些知名校院?哪些不同學制?本節特此說明。
大陸醫學系又稱「臨床醫學系」,是指畢業後要執業的醫師(以和主攻學術研究的「基礎醫學系」區隔);從坊間公認和幾項排名看來,知名臨床醫學系與前述QS公布的名單頗一致。

少數名校辦8年制
另一種可以「驗證」某校醫學系是否夠份量的方式,就是有沒有辦「8年制」。8年制是大陸具有實驗性質的醫學學制,又稱本碩博連讀,大一進去讀8年,只要中間沒有被刷掉,不必考研究所,畢業出來就是醫學博士學位(M.D.)。
大陸教育部只准老牌且知名的醫學院辦8年制,目前批准的醫學系沒幾所,除了軍醫系統之外,只有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廣東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同濟醫學院等。
8年制最大好處是省時間。一般醫學系是5年制,讀完只是學士,而大陸5年制臨床醫學學士滿街跑,根本找不到工作;但若再花3年讀碩、3年讀博,讀完就是11年,等於到30歲還在靠爸媽養。若是讀8年制,就可以省下3年。
8年制可以和大陸學生一起讀,也是一大優點(相較之下北大對台生開放的是6年制,是台生班,可能課程就有落差)。
8年制畢業之後直接拿博士學位且可上手術台,另一個好處就是全世界除了台灣以外都承認學歷,新加坡、美國都沒有問題。
相較之下,在台灣,新加坡只承認台大和長庚的醫事學歷。
8年制也有缺點。首先,8年制多是2000年之後開設,辦學經驗比較不足,有反對者表示,11年的學習歷程壓縮在8年內完成,不但課業壓力重,且學得不扎實,「從醫院角度,還是希望找一級一級讀上來的醫學院學生;」其次,不是進了8年制就萬事太平,每年仍有檢核考試,若是沒過關就刷回5年制。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醫學院的8年制實務上又分兩種,第一種是以7年制(本碩連讀)為基礎,再增加1年實習,與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培養模式相仿,會有23年臨床技能訓練;另有部分院校如上海交通大學採用北美的4+4模式,臨床技能與5年制的臨床醫學畢業生相同。
2016年陸校醫學系有收8年制台灣學生的,只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武漢大學。其中復旦對台招生有臨床5年和8年制;上海交大有本碩博連讀8年制、臨床5年制、臨床兒科方向5年制、臨床英語班5年制、口腔5年制;武漢大學有臨床8年、臨床5年、口腔醫學8年和口腔醫學5年。
北京大學醫學部只收6年制台生,而且是台生班;廣東中山大學和浙江大學都只收5年制;北京清華大學醫學系2016年沒招台生;另外中南大學、四川大學醫學系近幾年都沒有對台招生簡章。
幾乎所有的陸校醫學系都是合併而來的。像北京大學醫學部本來是北京醫科大學,合併以後自稱醫學「部」,且有自己的校徽和獨立的行政系統。(北大2016年對台招生網http://www.gotopku.cn/index/detail/761.html和北大醫學部對台招生網http://jiaoyuchu.bjmu.edu.cn/zsjy/zsgz/tzgg8/182774.htm完全是分開作業)
比較特別的是北京清華大學,有醫學院也有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醫學「部」是指北京協和醫學院(原名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培養鄰床醫師為主,2006年開始和北京清華合作辦學,基礎課在北京清華上課,但除此之外各自招生和上課,幾乎可以當作兩個學校看。
北京清華大學醫學「院」則是北京清華自己辦的,以基礎醫學為主,一說是北京清華一直想吞併協和卻沒有成功,合作多年之後,北京清華發現自己其實完全可以辦一個醫學院,沒必要去併掉協和。但無論如何,2016年這兩系都沒有對台招生,無論5年制或8年制。
北京清華8年制是新制,有2年在美國匹茲堡醫學院就讀,它的臨床教學醫院是北京301醫院,是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就醫的醫院。
能讀8年制的台生畢竟是少數,多數仍是讀5年制。5年制的課較多,深度和難度較低,教學方面較側重臨床應用,部分8年制的必修課在5年制是當做公選課(通識課程)或選修課。相較之下8年制教學進度較同年級的臨床5年制慢一些,但課程深一些,難一些,對基礎知識的要求比5年制更高;部分學校的8年制是全英文或中英雙語教學。
8年制在校期間可考執業醫師資格證,考取後就可收病患。2015年之後大陸的新政策是,無論5年制或8年制畢業後都必需規培也就是規範化培訓,亦即在3甲醫院接受培訓,學習一系列的相關操作。
成績優秀者可以留在學校的附屬醫院規培,一般來說在學校附屬醫院規培的學生很受其他醫院的青睞;又或是畢業後簽約的醫院,也可提供規培,第一年在本院,第23年在三甲醫院,規培完後再回到簽約的醫院工作。
有人會問:某某大學臨床醫學5年制和某某大學臨床醫學8年制怎麼選(如果都是985的話)?其實要視情況而定。考慮的因素包括省市的地理環境、學校的資源、自己的生涯規畫等;讀臨床醫學5年制最好可以保研或是篤定考研穩上,不用再重考,而8年制要考慮到就業,因為臨床8年制畢業比較傾向當專科醫師,也比較高薪,但大陸專科醫師已有過剩之虞。

口腔醫學範圍廣
另外口腔醫學系也就是台灣的牙醫系,在大陸學習範圍更廣,包括口腔及頜面部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口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修復和預防保健等都是口腔醫學的範圍。
大陸最好的口腔醫學系公推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它的前身是1907年設立的成都仁濟牙科診所;1912年擴建為牙症醫院;1917年建立華西協合大學牙學院,是中國第一所高等口腔醫學院校。其他像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等的口腔醫學系也榜上有名。
口腔醫學系也有5年制(畢業後拿學士學位)以及8年制(畢業後拿博士學位)的區別,但8年制非常少,只有四川大學、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有。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只收5年制台生;武漢大學口腔醫學5年制以及8年制都有收台生;北京大學口腔醫學系沒有對台招生。


3.赴陸讀醫出路
根據大陸老台生建議,如果想在大陸讀醫,最好是讀北京清華/協和、北大醫學部或是復旦大學醫學院這三間,而且還要是博士畢業,在學成績中上(指畢業成績排名前十),才有機會拿到學校獎學金和台灣學生專項獎學金,畢業後也才有可能進北京或上海的三甲醫院。

三甲醫院是鐵飯碗   
大陸醫院分「三級六等」,三級醫院屬中央部級管轄,二級醫院屬省級管轄,一級醫院屬地方管轄;二甲以上醫院福利較好、收入穩定且制度完整,又能有更多臨床經驗,是醫事畢業生夢寐以求的工作地點,三甲醫院是其中級別最高者,全大陸只有700多家。據了解,只要進了三甲醫院,本科生起薪至少6000元人民幣,博士起薪至少1萬元人民幣;且若在醫院做得出色,加薪也很快。北京上海三甲醫院的主任或副主任醫師比一般大學正教授的地位高,若加上「灰色收入」,月薪至少10萬人民幣以上。
三甲醫院不好進。大陸一年有幾十萬醫學院畢業生,雖說三甲醫院大概700多間,真正適合台生就業的也就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100多間醫院(除非台生自願去西北、西南或邊疆地區的三甲醫院),每間每年招1020人,因此競爭是很激烈的。
很多三甲醫院都不對台生開放。事實上,這不只針對台生,而是大陸各地都有地方保護主義,非本地戶籍的大陸學生都很難進當地醫院;或者是有的是軍隊醫院,沒入伍參軍也進不了。
說到底,還是努力讀書,進個好學校才是正辦。大陸大學兩極化很嚴重,好大學有無窮資源,差的大學差到令人無法想像,不如不上。一旦能進入好的醫學院,就好好充實自己能力,才可能進好醫院。大陸有名校情結,名校畢業生不但容易找工作,起薪也比一般學校畢業生薪資高。
如果不是上述三所名校畢業,而是在武漢或南京讀醫學系,學業成績中上,博士畢業,據瞭解也不難獲得江蘇、南京、浙江、江南等地醫院錄取。
若是大陸二三流醫學院畢業,進入低級別醫院的平均薪資很低,可能還不到台灣的22K,老台生建議不如別去。
再補充幾點:台生如果要同大陸生一起應聘同一職位,台資醫院並不會比較容易。如果地方有專門政策利於台生就業,應聘大陸醫院可能還容易些。江蘇、南京、浙江、江南等地的三甲醫院剛開始薪水,跟當地生活水準相關,要比北京、上海、廣州低一兩千人民幣。台資的三甲醫院起薪要好一點,但台資醫院不准受紅包,反而招不到好的醫師和護士。
另外,在大陸,想開診所非常不容易。在台灣,醫師自己出來開診所很普遍,一條街上走幾步就有一間診所;但大陸醫師若想開診所,除了需要很多機構和國家單位認證,更困難的是,方圓一定距離之內(各地不同,約500公尺到兩三公里)不能有重複的醫療機構。因此大陸不流行診所,民眾就醫都是去大醫院。

各地薪資落差大
大陸醫學院學生一般情況下,畢業之後進入醫院是住院醫師;約莫5年後可晉升為主治醫師;約莫5年後可再晉升副主任醫師;再5年後可晉升主任醫師,就是頂級了,相當於醫學校院的正教授。不過由於學士畢業的醫學院學生太多,很少能進入醫院當住院醫師;且5年也只是理想狀況,極少數是每5年晉升,一般要68年。
醫事學歷在大陸就業的薪資方面,各地區、各科室落差很大。薪資方面,前面雖然有提到三甲醫院的醫師大致薪資(京滬三甲醫院主任/副主任醫師月薪加上「灰色收入」10萬人民幣起跳),但其實各地情況很不一樣:京滬和廣州就不一樣,廣州和南京、浙江又不一樣;醫院的級別也很大影響醫護薪資;甚至同一家醫院也可能年年不同。
還有台生表示,就算是同一名校,不努力和努力,畢業之後也有天壤之別,工作薪資也差很大。例如,護士/護理專業,一般醫院的護士月薪約1800元人民幣,但京滬三甲醫院護士月薪可能超過1萬元。
網路上關於大陸醫護薪資的新聞不多,主要都是論壇討論。以下提供參考,都不包括灰色收入:
根據某曬工資單網站7360職業圈http://www.7360.cc/Salary-197866,上海市交大附屬三甲醫院護士工資條,月薪是13200元人民幣(下同);廣東中山附屬三院護士15000元;上海東方肝膽醫院護士15000元;浙江省台州醫院護士12000元。
另根據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山東省濟南某三甲醫院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主治醫師表示,他的月薪僅1200元人民幣;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工作人員表示,該院住院醫師月薪約5000元;有醫師表示深圳、廣州三甲醫院主治醫師月薪可達1萬元。

灰色收入不可避免
灰色收入一般是起薪的好幾倍。有老台生表示本科生的灰色收入大概12000元人民幣以上,博士畢業的一般住院醫師的灰色收入大概2萬元以上,博士主刀的就至少4萬以上。
當然大陸醫師的紅包文化和回扣文化不是好事,但這也是因為大陸醫師薪資結構不合理。2014年《人民日報》一篇〈讓醫療價格體現醫生尊嚴〉的評論指出,醫師的勞務技術價格嚴重偏低,三甲醫院的一台晚期肺癌手術,六、七個人奮戰七、八個小時,技術勞務費總和不到1000元人民幣;高強度的一級護理,一天收費9元人民幣:「到公園看猴還得花幾十元門票錢,掛個專家號只十幾元,看病不如看猴貴。」辛勞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報償,這叫醫務人員如何積極得起來?
再以病患的角度去想,動個大手術是性命攸關的事情,當然希望醫師能夠全力以赴;而手術順利完成,想對醫師表達一下謝意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包個幾萬元人民幣紅包也是很普遍的事情。有台生說,雖說大陸現在進行醫療改革,但紅包文化和回扣文化至少十年內不會撼動。

出國也是一條路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出國執醫。既然台灣不承認大陸醫事學歷,若又不想忍受大陸複雜醫療系統、難搞的人際關係、低薪的住院醫師等等,出國也是一條路,最多的是去美國或新加坡。
不過就現實面來講,醫事台生要前往美國執業,不談移民適應或攜家帶眷等困難,至少還有三大難關,包括:1.考取醫師執照;2.語言溝通;3.外籍人士工作權之取得。(需由受雇醫院/診所代辦簽證)
首先,在美國從醫只有一條路通過美國執業醫師考試(簡稱USMLE),畢業後參與每年9月份開始的全國住院醫師統招(簡稱match)。台生可以找一下資料,順便判斷自己是否有資格參加USMLE
先別擔心沒有綠卡的事綠卡不是美國從醫的必備條件,有一些醫院提供工作簽證給外國人。事實上美國提供住院醫職位是多於醫學生數量的,因此空缺的位置由國際醫學生填補,所以是可以嘗試的。
至於去新加坡當醫生,必須先說明,是指在Singapore Medical CouncilSMC)註冊後合法從事醫療工作,中醫、針灸、推拿不在討論之列。
如果是在新加坡承認的8所大陸醫學院畢業,並取得中國執業醫師執照,就可以進入新加坡醫療機構執業、學習、培訓、晉升。這八所學校是: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rePUHSC-formerly known as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醫學部)
Fudan UniversityMedical Center)(復旦大學)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PUMC,Tsinghua University(北京清華/協和)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上海交通大學)
Sun Yat-Sen College of Medical ScienceGuangdong,Sun Yat-Se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Zhejiang University(廣東中山大學)
School of Medicine,Wuhan University(武漢大學)
The West China College of Medicine,Sichuan University(四川大學)
據了解,由於近年來新加坡為應付人口增長,開始大量規畫公立醫療機構,同時也意圖將新加坡打造為東南亞醫療中心。但因為當地醫學院長期奉行菁英教育,畢業生培養代價高昂且數量少,因此新加坡公立醫院的管理機構MOH holding(衛生部控股公司)開始大量從海外招募低年資醫師。這也是近年來不少大陸畢業生前往新加坡工作的背景。
提醒一點:由於新加坡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臨床工作也是講英語,其醫療體系、醫學教育、晉升體系也有濃厚的英國色彩,要去新加坡,最好先考慮一下自己的外語能力。
如果想回台……說真的,既然選擇了大陸醫事學歷這條路,基本上就不要想回台了吧。台灣大概十年內都不可能開放採認大陸醫事學歷。有醫事台生畢業後返台就業,但由於學歷不被承認,除非是家中或親友開設診所,成為密醫,通常很難真正站在第一線,而是轉為醫事研究、診所助理等,或是從事養生等相關或不相關工作。
也曾有中醫藥醫事台生回台從事民俗療法、芳香療法,擔任推拿師等,但不能下針、也沒有病患,無法學以致用,久了也就荒廢執業技能,相當可惜。


4.醫事類校院落點與級分關係
醫學院在大陸一直都不是熱門科系,招分偏低,而且甚至還是「跳板系」;但由於台灣學生尊崇醫師的風氣使然,過去幾年大陸大學醫學系對台招生的級分也水漲船高,一般來說73級分比較穩妥。
在台灣,中文系、哲學系常常被當做跳板系,在大陸也一樣;但比較特別的是大陸學生把醫學院也當作跳板,成為「轉出系」大熱門。這主要是因為醫學系就讀時間長、攻讀的科目繁雜且難度高,再加上大陸醫病關係不佳,醫師薪水不高,都使得大陸學生不愛讀醫。
像復旦大學2014260人轉系,有20人是從醫學院預防系轉出;上海交大2013186人轉系,有55人是從醫學院轉出,約占醫學院學生人數的1/10,而且僅2人轉入臨床醫學系。據瞭解,兩校醫學院轉出學生以檢驗、預防、營養等系為主。
為了杜絕醫學院變跳板系,上海交大醫學院規定,2014級新生起,醫學生轉系只能「高分轉低分」,醫學院錄取門檻較低的科系,就此無法轉入交大本部熱門高分科系。
正因為醫學院在大陸不是熱門,除了少數幾所學校之外,一般來說台灣學生只要達到大陸大學初審門檻,就可能被錄取。少數幾所學校像北大、上海交大、復旦等校醫學系對台招生過去兩年水漲船高,原本69級分就可以錄取,2015年之後要71級分以上甚至更高,一般來說73級分比較穩妥。20142014年台中女中畢業生林心怡就以學測73級分錄取北京大學臨床醫學系。
69級分以下,可試試武漢大學和南京大學的臨床8年制或四川大學牙醫8年制,以及廣東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臨床醫學5年制。廣東中山大學醫學院2014年之後大概收到64級分,但據瞭解去面試的台生有一半都是想讀醫學系,預料未來門檻會愈來愈高。


5.中醫行不行
「月薪60萬台幣的台籍中醫師結束台灣診所業務,到我們北京診所工作,而且一次就來3人!」北京唯一全由台籍醫師坐鎮的天承金象中醫診所院長林峻生說,台灣中醫師市場飽和,未來幾年愈來愈難生存,不少人想赴大陸開展第二春。
成立10多年的北京天承金象中醫診所,2013年在北京西城門內大街開了分院。當時由於業務增加必須招聘醫師,先是招攬3名北京中醫藥大學台籍畢業生,接著又招攬3名在台開業醫師,都是50幾歲、已結束台灣業務,正在遞交赴陸文件。
為何捨得放下在台灣打下的基礎?林峻生說,這幾位醫師認為,幾年後台灣中醫人數是目前2倍,但總人口減少,「去大陸是看未來,不是看現在。」過去中醫師月薪是診數加2(例如每周9診月薪就是11萬台幣),現在是診數減2,難怪要往大陸跑。

●只服務台灣人 做不久
林峻生2012年拿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他說,在大陸中醫地位高、臨床病例多;就算不做臨床而只做學術,大陸的中醫學術氛圍濃厚、生命力強,丟一個問題出來很多人回應你。相較之下,台灣中醫不是主流,學術方面,官方不投預算研究中醫,有中醫藥學系的大學用的文獻9成來自大陸。
至於台資醫院要如何存活?在大陸十幾年的林峻生觀察到,兩種台資醫院一定做不起來:一是只服務台灣人,二是鎖定高端市場。
林峻生解釋:「北京甚至整個華北,台灣人都很少,10個病患只有 1個是台籍,只做台灣人『穩死』!既然都來大陸了,何不開放心態,開拓本地市場?」
其次,他不贊成鎖定高端市場:「大陸所謂高端是地方省長這類高官,用整排法拉利、藍寶堅尼為你開路,排場之大難以想像;既然做不到,就容易被淘汰。」
他認為台資醫院首先要做到差異化:「像天承金象引進台灣經營模式,採預約制,掛號、看診、治療、領藥一條龍,由1名醫師協調;而大陸醫院採排隊制,掛號、看診、治療、領藥都要各自排隊12小時,去醫院看個小病耗掉1天又沒效。」願意接受台灣經營模式的都是大陸中產階級,且這樣的人持續增加中。

●台資醫院要差異化
第二要給醫師「足以生存」的利潤。天承金象是自費診所,掛號費100元(人民幣,下同)都算醫師的;治療費100元,醫師與醫院對拆;藥費給醫師7%,醫師可在掛號費獲得足夠利潤,不需要賺藥費價差。而大陸醫保醫院掛號費僅3040元,醫師賺不夠,只好開一堆藥賺價差,少則3040味藥,多則60味,藥效互相衝突,病患省小錢吃大虧。
第三要注意醫院區位。「開醫院有點像開麵包店,人潮非常重要!」林峻生說,像廈門長庚醫院當初被「穿小鞋」,陸方給它一塊離市區20分鐘車程的地;而當地中山醫院、第一醫院都在市區內,難怪廈門長庚一直經營得很辛苦。(見於20130730《旺報》)


現身說法:張育瑛台生臨床強
醫事台生有優勢赴陸就讀醫事學歷的台生,成績一般都不錯,臨床表現尤其好,老台生解讀:兩岸對醫師的看法和價值不一樣,台生珍惜讀書機會,有空檔就自我充實,把醫師當「職業」甚至「志業」;「至於大陸學生,只認為醫師是個『工作』。」

台生熱情遠勝陸生
都說陸生「狼性」,但在醫事教育領域,卻不見得如此。2016年台生研習營邀請老台生分享經驗,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張育瑛提到,台灣學生去大陸讀醫,明明知道沒辦法回台圓醫師夢,但還是想去,就是因為有興趣、有熱情。
張育瑛說,陸生很會讀書、考試,台生也不差,但台生臨床表現特別好。「不管是中西醫,台灣學生會利用寒暑假找心儀的教授學習,或是回台實習;而醫病互動就在臨床學習中累積出來。」
張育瑛說,醫師其實也是服務業,台灣學生懂得何謂服務,態度親切;而更根本的原因是兩岸看醫師這個行業就不一樣,台灣傳統上尊重醫師,認為醫師很崇高,因此大陸台生很珍惜讀醫學院的機會,畢業後也是把醫師當「職業」甚至「志業」,大陸學生卻只把醫師當「工作」。
「台籍陸醫不容易!」張育瑛說,像上海中醫藥大學要求學生在3年半到4年內讀完350個學分,台生每個都是繃緊了皮在讀書、實習,有空檔去抄藥方。她告訴學弟妹,不要以為大學部畢業,又拿到執業醫師證,你就是醫師,「要好好學臨床,留得住病患才算數!」(見於20160813《旺報》)


現身說法:劉元媛底子要夠深
在大陸當中醫,最大挑戰來自民眾!北京中醫藥大學台生表示,大陸民眾對中醫接受度高,且中醫類電視節目多,民眾中醫常識相當「淵博」,也有把12條經絡穴位講得一清二楚的民間奇人,醫師問診時要有強大功力和自信心才扛得住。
劉元媛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職安系,由於家中長輩鼓勵,2014年赴北京就讀北京中醫藥大學。她說,自己喜愛文科,中醫「零基礎」,原本有點忐忑;實際接觸才知道,要讀中醫還真要有點文學底子,像《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醫經典,沒有文學底子還真的讀不來。
北京中醫藥大學可說是大陸中醫藥大學的龍頭,師資、講座等教學資源非常充沛,劉元媛說,去了大陸才知道,台灣很多中醫藥系學生讀的書,作者許多都來自大陸。
此外,北中醫學生也非常用功。有學生表示,每天大約早上5點半就有人在運動場晨讀,又分兩類,一類是一大群人一起朗讀不同經典,例如《道德經》、《大學》等;而另一類是獨自默默或高聲背誦《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經典。

民眾對中醫認同高
劉元媛也發現,為何說大陸是學中醫的寶地,很大原因是整個社會對中醫的認同非常高;台灣民眾多半把中醫當作養生手段,大陸是很認真看待中醫的醫療功能,也努力把中醫知識普及化,像央視曾製作《再看中醫》、百家論壇曾製作《解讀中醫》,新聞媒體也常常刊登「三伏天如何養生」、「霧霾天清肺食譜」等資訊;其他講座、短期學程、網路論壇等更是多得不得了,民眾可以很容易獲得中醫常識。
劉元媛說,在大陸當中醫,最大挑戰很可能來自病患。高手在民間,像她曾經跟著學長看診,遇到一位能把12條經絡穴位都講得一清二楚的病患,學長嘖嘖稱奇說連中醫系低年級學生都不見得做得到;也遇過病患一進診間就清楚描述症狀,並直斷自己可能血虛、腎虛,用詞極精準。
劉元媛說,面對這種氣場超強大的病患,醫學系學生很容易被打敗,要有扎實底子和足夠自信心,才不會影響診斷。

台生就業易遇瓶頸
此外在大陸讀中醫,資源多,師資好,但就業競爭也激烈。劉元媛說,台生在大陸學中醫的人數很多,但真正就業卻很少;一方面是制度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陸醫病關係不佳。
大陸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讓中醫藥短期內爆紅了一圈。劉元媛說,其實大陸一直在復興中醫,屠呦呦獲獎只是更激勵這番動力。不過,與短期內的曝光率,及民眾的極高信任度相比,大陸中醫藥發展有制度上的限制。例如,在台灣,只要申請得到執照,就可以開設診所,一條街要開幾家診所沒人管,賺不賺錢完全由市場決定;但大陸學中醫的人多,競爭也很激烈,政府因此規定醫療機構選址要統一規畫,遵循「指導意見」,有些地方規定各家診所要有一定間距,500公尺以內不得開設2家診所。台灣人因為身分問題,限制就更多了。
劉元媛說,雖有少數台生學了中醫之後,在大陸開業,但仍有不少中醫系台生就業不順利,學長姐幾乎有一半回台,另一半留在大陸苦撐待變。大陸醫師薪資不高,極端一點的例子,碩士畢業3年,坐堂月入只有1900元人民幣,這種例子還不算少。

小心防範醫鬧
此外,大陸醫病關係不佳,常有「醫鬧」,也讓醫師人人自危。劉元媛說,中醫的醫病關係可能沒有西醫緊張,多半是對治療結果不滿意,例如針扎下去沒有立刻緩解,或是有不良反應,或是不願意讓年輕醫師看診等;但中醫師也要非常謹慎,要有很高的防範意識和完整的措施保護自己。

例如用藥劑量就要非常小心,女性要問清是否在經期中,是否有身孕;孩童吃藥可能會有嘔吐副作用等,都要白紙黑寫明白在藥袋上,還要口頭告知。(見於20151230《旺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新來乍到 上海交大台生吐槽

微信公众号“二月十三”(ID:shayne_light) 每年夏季小学期,都会有许多港澳台的学生选修上海交大的课程。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个本校的学伴带他们办手续熟悉校园环境。 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青年间的交流其实就代表着未来。下面选取了一些台生初到上海和交大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