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環境拖累? 今年來台學士班陸生 大陸刪減逾半名額

2017-05-22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學士班陸生招生簡章出爐!今年最大變數就是大陸對半砍陸生學士班名額,從去年的2136人變成今年的1000人;由於今年參與招生的校數跟去年差不多,但名額銳減,首當其衝的老牌私立大學成了最嚴重「受災戶」。另一方面技職校院是否能從「專升本」招生管道中招到足夠多的陸生?各校多表示不樂觀,只能「各憑本事」。


根據陸生聯招會官網,今年學士班招陸生報名時間5月22日到6月21日,報名對象仍是具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北及遼寧8省市戶籍的大陸應屆考生,且高考總分也依舊維持至少該省市二本線。
今年最大變革就是,大陸核准的學士班陸生名額,從去年2136人變成今年的1000人;而台灣參加對接的招生學校,去年有142所,今年有134所,因此,今年的校數跟去年差不多,分配名額卻驟減超過一半。由於國立大學每校只有5個名額,影響不大,多是老牌私立大學成了最嚴重「受災戶」。

像去年學士陸生名額超過100或將近100人的前幾所私立大學,分別是淡江138人、文化125人、銘傳120人、逢甲116人、輔大108人、東海96人、中原91;今年名額對半砍為淡江64人、文化58人、銘傳55人、逢甲54人、輔大50人、東海45人、中原42 人。換言之,各校都被砍了一半以上。

「影響非常大!」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今年碩博陸生減少64個名額,學士陸生減少1136個名額,加起來就是1200個名額;像實踐大學去年學士陸生名額61個、今年29個,「本校或說是私立大學的陸生招生重點都放在學士班,因此我們都不樂意見到這種情況。」

陳振貴表示,陸生來台兩岸並沒有簽約,它其實是九二共識的延伸;所以現在大陸對台灣處理九二共識的態度不滿意,大陸官方的意見自然也擴及陸生來台政策,「政治環境如此,我們大學也只能接受。」

至於即將揭曉第一梯次榜單的「專升本」招陸生,能不能補學士陸生的缺口?「難!」陳振貴表示,前總統馬英九雖然在馬習會時多要了500個專升本的名額,但該項規定是要考「專升本」考試(相當於台灣插大)的大陸專科生才能來台,而大陸專科生本來就是就業取向,會去考這項考試的人少之又少;加上他們來台不能轉普通大學,以上種種結構性困境,使得專科陸生補不了台灣大專校院的陸生人數落差。

台北商業科技大學校長張瑞雄也認為,招收「專升本」陸生有種種限制,就算現在已經開放到8個省市,對於整體陸生生源幫助不大,現在各校都是各憑本事。

張瑞雄說,兩岸學校都有意願、都希望朝開放的方向走,但政治環境不允許,很多大學校長對今年招陸生不抱希望,只能一對一從姊妹校短期研修生著力。

陸生學士班名額 砍半剩1000人


觀點:各校陸生名額對半砍  假平等

記者簡立欣

今年學士陸生的名額驟減一半以上,讓台灣大專校院措手不及,進一步衝擊少子化下的生源危機。教育當局的因應之道是有難同擔,各私校分配名額一律減半,這種民粹思維值得商榷。

比方說,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考慮招收陸生的學校名單?根據最新資料,目前台灣大專校院有159所,而今年有134所招收學位陸生。其中,9日放榜的大學個人申請統一分發結果,被媒體大報特報的、缺額率超過5成的6所大學,竟然全都在2017年招收大陸學士生的名單中。換句話說,台灣學生都不願意讀的學校,卻希望陸生來讀?

大陸大學約有2500多所,其中約有300所對台招生,都是二本以上;大陸給台灣學生讀的,是前12%的大學,那麼台灣又哪來的自信,認為我們的大專校院幾乎不經過自我篩選的機制,就可以吸引到境外學生?

這次大陸單方面減少台灣學士陸生名額,純粹就教育事務層面而言,台灣沒有著力之處。但捫心自問,我們招陸生政策早就出問題:之前短期研修生不限名額,結果犧牲所有學生--包括大陸研修生以及本地學生--的權益。

善待陸生,最基本的就是先把好的學校拿出來。大陸把學士陸生的名額對半砍,台灣教育部就把所有學校的名額對半砍,這是一種齊頭式的、充滿官僚氣息的假平等,對努力辦學的學校並不公平;教育部應該大刀闊斧去蕪存菁,把「哪些學校才可以招陸生」的標準講清楚、說明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新來乍到 上海交大台生吐槽

微信公众号“二月十三”(ID:shayne_light) 每年夏季小学期,都会有许多港澳台的学生选修上海交大的课程。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个本校的学伴带他们办手续熟悉校园环境。 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青年间的交流其实就代表着未来。下面选取了一些台生初到上海和交大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