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立欣/ 綜合報導
校園扶貧也靠「大數據」!四川有大學生未申請貧困補助金,食堂飯卡卻悄悄多了600元(人民幣,下同),原來是學校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消費行為,得出學生「貧困指數」而給予補貼。網友對這樣暖心舉止點讚;被問到學生裝窮怎麼辦,學校說能裝3個月「我們也認了」。
四川線上報導,四川電子科技大學「精準扶貧」,悄悄給82名大學部學生的食堂飯卡加值600元,而獲資助學生的名單,是用學校去年研發的大數據軟體「智慧助困系統」的分析結果得來的。
結合打工、社交情況
首先,大數據會採集學生家庭經濟及成員資訊、學生是否接受各類補助、學生所在生源地經濟水準、學生日常消費等4大類、40餘個小類的上千萬條資料。其中消費部分,系統是依據學生校內消費資料,例如食堂飯卡、超市購物、乘坐校車、澡堂水卡等的消費金額、時間及地點等而得來。
系統還結合學生的打工、獲獎學金情況、社交特徵、行為軌跡、圖書館借閱興趣、歷史特徵等多個維度,經過電腦精密演算,判定學生的困難指數(1-9),困難指數愈高表示愈貧困,最後自動生成貧困學生建議名單。
學生被分為不困難、一般困難、困難和特別困難4大類。最後,還會結合個別訪談、輔導員評價等,確認出一份全校「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名單」,才發放每人600元的補助。
這個專案不需要學生申請,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隱私權。一名大學輔導員說,如果貧困生因為自尊、怕丟臉而刻意隱瞞自己生活狀況,老師也沒辦法;把錢直接匯進食堂飯卡,就是希望學生不要捨不得花錢吃飯。
不公開補助網友按讚
事實上,早有多所陸校「偷偷」補助貧困生。南京理工大學去年就針對「每月在食堂吃飯超過60頓、月消費不到420元」者,列為受資助對象,最終有301人以「一餐7元」的標準得到了資助,所以301人每個人獲得的補助金額都不一樣。201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2007年河南鄭州大學,也做過類似的事。對此暖心舉動,網友表示「給滿分」;但也有人質疑會不會有學生刻意裝窮?事實上這也是大數據扶貧的唯一弱點。對此南京理工大學回答得倒是爽快:學校追蹤資料不少於3個月,如果有人為了錢堅持3個月低水平生活,這也不容易,表示他真的在乎這些錢,「我們也認了。」
(旺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