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乍到 上海交大台生吐槽

微信公众号“二月十三”(ID:shayne_light)

每年夏季小学期,都会有许多港澳台的学生选修上海交大的课程。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个本校的学伴带他们办手续熟悉校园环境。
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青年间的交流其实就代表着未来。下面选取了一些台生初到上海和交大时的一些想法与吐槽。

兩岸高中難度差很大 陸開銜接課

2017年07月08日 04:10
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搶救台生競爭力!由於台灣學測只考高一高二所學內容,教材編得又比大陸簡單,台灣學生去大陸大學常常跟不上,要上銜接課程;事實上,現在很多台灣大專校院也趁大一新生暑假期間開辦數學銜接課程,以免學生入學後程度差太多。

大数据: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10本书


2017-07-06 大数据家 青年史学家
来源 | DATATIST大数据家


前不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国际发展系副教授Elliott D. Green对从Google Scholar中收集的引用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了社会科学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25本书籍。

台生報名陸藝校 考術科難過關


2017年07月07日 04:10
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我很想去北京電影學院,但坊間補習班題庫卻要價台幣28萬元……」台生「阿咪」想去大陸讀書,由於他心儀的北京電影學院不看台灣的學測成績,需另考港澳台聯招,坊間補習班又獅子大開口,讓他非常困擾。但事實上,要考北電這類全大陸學子爭搶的藝術類名校,難的不是港澳台聯招,而是術科考試。

泰晤士報亞太大學百強 大陸20校入榜

梁希之/新华网2017-07-06 06:24

新华网伦敦7月5日消息,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5日公布亚太地区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列前五,分居第二位和第四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夺得榜首。中国大陆共有52所大学进入榜单,其中20所大学入选百强。

由于亚太地区在高等教育方面表现日益突出,《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今年首次对亚太地区的大学进行排名,分析东亚、东南亚以及大洋洲地区38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的综合表现,最后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243所高校上榜。其中上榜高校最多的是日本(69所),中国大陆紧随其后,澳大利亚(35所)、中国台湾(26所)和韩国(25所)分居3至5位。

除了北大清华以外,入围百强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18所大陆高校。

中国香港共有6所大学入选百强,其中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跻身前十,分居第六和第七位;澳门大学作为中国澳门的唯一一所大学进入百强;中国台湾则有7所大学跻身百强。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也进入了前十。

排行榜编辑菲尔·贝蒂说,数据显示,亚太地区教学和研究方面表现最优异的大学都在中国大陆。在所有上榜高校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在教学环境和研究环境方面夺魁,香港大学则在国际视野方面获得了最高分,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他认为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大学在教学、研究和国际视野方面都占据领先优势。

他表示,如果中国大陆高校未来能够进一步提升科研质量,在国际顶级的期刊上发表更多的高质量的论文,那么未来几年的排名还将会进一步上升。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大学排名用教学、研究、知识转化和国际视野等4个方面的13项指标衡量大学综合实力,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之一。其亚太地区大学排名按5大指标评分,其中教学占25%、研究和论文被引用次数分别占30%、国际视野和产业收入则分别占7.5%。

台灣弱勢指標「國際觀」

2017年07月06日 04:10
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台灣本次有26校入榜,其中7校進百強,台大以第33名成為名次最好的台校,新竹清華大學為第47名,新竹交大第53名、台灣科技大學第57名、成功大學第65名、中國醫藥大學第84名、台灣師範大學第99名。

分析兩岸大學排名結果,英國索利大學校長逯高清認為,陸校的科研聲譽和品質不斷提升,研究人員展開跨國研究比例增加,從而建立學術多邊與多國合作關係。

論及台校的排名成果,負責排行榜編輯的Phil Baty表示,台灣最弱勢的指標是「國際觀」,如果台灣的科學與學術研究能夠更向外聚焦,並吸引更多國際學生及師資,擴大與海外學者合作,將有助於提升排名。(旺報)

高校校训大数据分析:求實、創新、博學

2017-07-04 学术中国  来源 | 识局(ID:zhijuzk)
文/识局小分队 编辑:学妹


针对国内知名大学的校训,识局君进行了梳理,识局君本次梳理了112所985、211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两个校区)的校训,并对它们进行了词频分析。

统计的初步结果,大家可以看下如下这个图,字体越大的出现的频率就越高。

北上广情结明显松动,新一线城市抢人竞争

杰文津 谷训 赵小帅 吴晓颖 李劲峰 陈尚营/新华社
2017-06-28 10:40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我们电科大的毕业生以前被人戏称‘一简没’——一个班毕业的毕业生带着简历到‘北上广’,没有一个回来的。”

电子科技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说,近年来,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该校本科、研究生留在成都和重庆工作的比例达40%左右,且仍有提高趋势。

坚守“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令很多大学生纠结。不过,近两年,大学毕业生的“一线城市情结”明显松动,越来越多的人将“新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由于中国均衡化发展的红利正向这些新崛起的城市倾斜,就业地点多元化的选择已形成明显趋势。

“新一线”城市彰显巨大“吸引力”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届应届毕业生签约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持平。此外,这些毕业生中希望到“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高于希望到一线城市就业的29.9%。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制作的2017年一季度人才净流入排名TOP10城市榜上,杭州排名最高,人才净流入率达11.78%,武汉以6.79%排名第三。成都则排名第七位,高出北京0.5%,仅比上海低0.02%。

“前两年公司招人,外地大学生也就零星几个,高端的更少。”总部设在重庆高新区的聚土网分管总监黄祖舸说,“但去年10月招人的时候,来应聘面试的有北上广深各地高校的硕士、博士,挤了满满一走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所谓“新一线城市”就是一些媒体眼中城市经济体里的“发展新秀”,是相对于北上广深四座“老牌”一线城市而言的。“新一线”具体包括哪些城市并没有统一说法,但普遍认为杭州、武汉、成都、重庆、苏州等城市名列其中。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强大“吸引力”,与这些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直接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GDP达万亿元规模的城市有10个,除北上广深之外,重庆、成都、武汉、苏州、杭州等城市都在其列。

成都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涛称,从2016年全国省会城市GDP增速统计来看,成都仅次广州位居第二。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78家入驻成都。据四川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6年,成都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98家,高新技术总产值8387亿元。

在国内大城市中,杭州是屈指可数的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61.1%。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杭州居全国首位。根据智联招聘最新调研报告显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目的地中,杭州排名前五位。

“抢人”竞争白热化,户籍管理、创业环境和人情是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流动所形成的新趋势,并非仅仅缘于一线城市的人口政策收缩与资源承载力不足,“新一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争夺竞争日趋白热化,核心“套路”包括:

——松绑户籍限制。

“对我而言,毕业后能在大城市落户、买房就是最实在的。”家在贵州的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应届生吴潼说。他毕业选择留重庆发展,已与电子科技领域一家顶尖公司签约。

城市户籍仍意味着资源与福利。目前,一线城市的户籍政策普遍收紧,北京2017年将继续削减近半大学生留京户籍指标。相形之下,成都、武汉、重庆等城市则纷纷出台针对大学生的宽松户籍政策。

成都允许外地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武汉的“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规定:毕业三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为武汉常住户口;超过三年的,符合简单条件也可申请。

——通过优惠和扶持政策营造优越创业环境。

四川美术学院的布志国是河北邯郸人,他毕业后选择留在重庆任教,并成立了漫达文化公司。在川美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中,他以每月不到千元的成本取得了经营空间,校方对大学生创业的多项补贴,让他找到了优秀的合作伙伴。再加上当地税收的优惠政策,短短两三年间公司就站稳了脚跟。

通过优惠政策营造优越创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是很多“新一线”城市地方政府和高校的普遍做法。

据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的数据,2015年以来,重庆市累计资助创业项目595个,发放资助金1665万元。减免担保费3000余万元;成都市将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实体补贴、孵化创业项目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对象,都扩大到所有在校大学生;武汉的“创谷”,则是由政府拿出最优质的城市土地等资源,交给创新创业者经营使用。

——发掘校友资源吸引人才。

“一个同学眼尖,说那不是雷军吗?然后大家就呼啦啦都围上去了,特别兴奋。”武汉市招才局招才引智工作部部长王凤,向记者描绘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回到母校武汉大学时的情景。

雷军是武汉市“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的首批“招才顾问”。“目的就是让‘大咖’校友成为武汉的名片,引来更多人才。”王凤说。记者了解到,为了在城市之间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武汉大力发掘“高校之城”的校友资源,用青春回忆与“大咖校友”的魅力,大打感情牌。

留在成都创业的电子科大毕业生罗敏告诉记者:“大多数电子科大的创业者,初期都受惠于学校的各项支持。而且同学们经历了校园文化的熏陶,往往有共同的价值观,更容易沟通,所以公司用人更青睐校友”。

“大学生用脚为宜居宜业的城市‘投票’,哪里有发展的希望就去哪里。”中国人民大学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旭教授说。

“新一线”浪潮将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分布格局

多名专家认为,毕业生进军“新一线”的浪潮,将直接对我国人才分布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大学毕业生到“新一线”城市就业,将有力加速这些城市转型升级。按《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重庆定位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航运中心,跨境电商、云计算等高端服务业正在两江新区蒸蒸日上。武汉则启动建设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武汉超算中心,以及创建国家级医学中心、国家健康示范城市。

“毫无疑问,优质人力资源将为这些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至关重要的动能。”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元春教授说。

其次,大学毕业生将是未来“新一线”城市保持活力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武汉、成都等多地人社部门负责人均不乏忧虑地告诉记者,目前,当地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明显加速,放眼城市未来的发展,健康、优质、平衡的人口结构至关重要。

此外,更多大学毕业生选择“新一线”城市,将有助于改善长期以来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北京人才需求以26.11%的占比排名第一。专家指出,北京在人才需求上的“大比分”胜出,意味着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仍然突出。

刘元春认为,大学毕业生进军“新一线”,使各个城市之间的发展更趋平衡和互补,“在家门口就业”成为新趋势。

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李为民说,2016年全市高校毕业生20.75万人,其中有60%以上选择在重庆就业。市外高校就读的重庆籍大学生,则有30%选择回渝就业。数量与比例都呈现上升态势。

刘元春说,一线城市垄断全国大部分优质工作岗位与发展机会的格局,正发生深刻改变。苏海南认为,“新一线”城市的崛起产生大量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今后,年轻人在个人发展与‘背井离乡’之间艰难选择的纠结,将越来越少。”

复旦张涛甫:新闻传播教育非理性繁榮 亟待轉型


2017-06-28   文汇报

近日,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宣布和北大医学部联合设立健康传播专业硕士,学制两年,学生毕业将获得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今年首批招生15人,其中6人是北大医学院本科生。消息以“从新闻专业到专业新闻:这件事或将被载入行业史册”之名爆出,固然有“标题党”之嫌,不过值得点赞的是,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优等生”,他们在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迈出的这一步,具有不可低估的示范意义。

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 奖项总数清华第一西安交大第二


澎湃新闻记者 虞涵棋
2017-06-29 07:25 来源:澎湃新闻

6月2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在网站上发布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共通过4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13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含3个创新团队)。

同时公布的另有2016年度初评通过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因异议处理推迟至2017年提交评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亚砷酸注射液的发明”项目。

这些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通过的奖项,包含3项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5项技术进步一等奖和6项技术进步特等奖。这个16个一等及特等奖初评项目如下表所示。

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上海交大清單

2017-06-29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6月28日,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Academic Subjects)正式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共34个学科上榜,名列中国高校第三。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排名世界第1!

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高校表现

https://mp.weixin.qq.com/s/YTVw3Ll-15_EpKY1fOQklw


西安三學科入選世界前十名

西安晚报[微博]2017-07-02 08:02

本报讯(记者 任娜)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日前出炉,共有来自80个国家1400余所高校最终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榜单上。中国高校有8个学科位列世界第一。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科进入世界前十。

据了解,2017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覆盖了52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参与此排名的共有全球4000所大学。评选指标分为五个:论文总数,论文标准化影响力,国际合作论文比例,顶尖期刊论文数,教师获权威奖项数。

本次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共有34所中国高校有学科排名进入世界前十,清华大学最多,有7个学科,其次为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各有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十。


陸生學士班預分發 設計系一枝獨秀



2017年07月04日 04:11
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學士陸生選台校,設計類科系人數爆棚!昨(3)日是學士班陸生預分發,今年學士班名額被大陸砍對半只剩1000人,台校搶陸生變得很辛苦;但也有部分校系備取人數暴增,有30幾個科系出現「正取一人、備取逾百人」的情況,且備取人數最多的前10名,幾乎清一色是藝術設計類科系。

陸校招台生 學測放寬至均標

2017年07月05日 04:10
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大陸對台招生又出狠招!大陸教育部近日宣布放寬台灣學生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標準,從以前的「前標」降至「均標」,今年10月起實施,等於把台灣一半學生都掃光。對此4日有台生表示「很高興有機會赴大陸讀書」,但也有台生家長表示還是要看學校好不好,「畢竟在大陸要考慮到學歷含金量問題。」

據人民網報導,近日大陸教育部印發通知,自2017年10月1日起,放寬台灣高中畢業生憑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標準,均標以上就可申請,並需有在台灣居住的有效身分證明和《台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

前標生具一定程度

大陸從2010年開始接受台灣學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當年由於還是試辦性質,門檻是相當高的頂標(即學測成績前12.5%),大約只有在台灣可上中字輩以上公立大學的學生才申請得到。作家李敖之子李戡就是2010年以學測67級分申請到北京大學經濟系。

隔年大陸立刻把門檻降至前標(即學測成績前25%),一般說來可上公立大學及前段班私立大學的文組學生、以及要上公立大學的理組學生,都可申請到大陸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打從一開始,大陸開放給台灣學生的大學就有幾個等級:約160所的一本大學(含30多所985、70多所211工程大學);以及約150所的二本大學。由於陸方設限「前標以上」,而前標以上學生有一定的程度,不太可能自降標準去申請二本大學。

頂尖大學只收頂標

相對的,大陸大學也會因其「檔次」,去招收相應程度的台灣學生。比方說,北清復交等4所大陸頂尖大學,招收台生一定是頂標以上,北清兩校更要70級分以上;像北京清華去年招台生的標準就是文組71級分、理組73級分,這還只是初審門檻,否則連口試資格都沒有。

雖說陸方表示「前標以上都可以來」,但一般說來,985工程大學對台招生的「正常」門檻是頂標以上,如果降到前標那就是刻意優惠台生,例如廣東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但即使如此,廣東中山大學的王牌科系如會計系、或台生青睞的醫學系,也可能要求台生頂標。

收均標 多是二本大學

大陸對台招生降至均標,也就是學測前50%的台生都可申請,一位有意報考大陸知名藝術類大學的台生,昨日很高興地表示「自己有機會了」;但另一位較熟悉大陸招生規則的台商家長則說,會收均標台生的陸校,多半也是二本大學,若未來要在大陸就業,還是會被檢視學歷,「還是要考慮到學歷含金量問題。」(旺報)


新聞分析-兩岸招生陸給足面子 裡子不變

2017年07月05日 04:10
記者簡立欣

近年來關於兩岸招生方面,陸方給的政策很多是「面子有了,裡子不變」,表面釋善意,其實還是有很多矛盾未解,讓台灣政府啞巴吃黃連。

就以2015年底馬政府的「馬習會」來說吧,大陸給足面子,讓專科學生來台續讀二技人數增加、省分增加;但「裡子」呢,陸方還是規定這些大陸學生要考過「專升本」(相當於台灣的插大)才能來台。問題是會去考專升本的考生本來就是比較優秀的一群,根本不會有意願來台。後來的招生成績也證明這項政策幫助不大。

再以「大陸台生納入醫保」來說。很多人會拿它和台灣不給陸生健保相提並論,但大陸醫保的概念是「保大病不保小病」,和全民健保完全不同,連大陸大學都不太建議學生投保醫保。不過有多少人會去細緻比較兩種政策呢?

今年年初大陸教育部宣布「台生成績若不佳,可先至大陸大學讀預科」,以及這次「對台招生降至學測均標」,也是一樣。並不是說陸方給的不是實在的「利」,但大陸大學都有對應的「檔次」,好的大陸大學不會降低收台生標準,什麼分數就上什麼學校,而不是均標就能上北大清華;何況台生若是硬上不符合自己程度的學校,只是入學後苦了自己。

問題是,兩岸政策是這樣,面子做到了也就達到政治目標了;台灣不妨以此為出發點,重新思考給陸生健保的事。再怎麼說,大陸大學2006年對台生收費一視同仁(之前比照外籍生,學費是兩三倍),是實實在在地照顧台生。從政治面、從情理面,我們用健保回饋陸生,也不為過。(旺報)

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信息网查询
申宁 方萌萌/人民网
2017-07-04 11:28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放宽台湾高中毕业生凭学测成绩申请大陆高校标准,学测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可直接向大陆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就读。

据了解,自2010年起,台湾高中毕业生可凭学测成绩申请入读大陆高校。受理台湾学生申请的高校范围为已备案的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校。台湾高中毕业生可通过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内地(祖国大陆)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信息网查询各校招生简章,直接向各校提出申请,并提供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简称学测)成绩和报名序号。

《通知》表示,自2017年10月1日起,具有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参加学测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可直接向大陆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就读。

北大博士论文:为什么学校打印店老板多是湖南人 ?


2017-07-01 社科阅读  来源:国馆


多媒体出版行业中,充满油墨芬芳的印刷总是长盛不衰。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总是流传着打印店老板的各种神奇传说。

比如在北京,在任何一个大学周围或者商务楼群的边缘地带,只要有几栋“底商”的租价极其便宜的老式居民楼、几排在拆迁的传言中惴惴不安的小平房,甚至几间用石棉瓦、白铁皮搭起来的违章小窝棚,你都会看见一些招魂幡一样神出鬼没的简陋招贴,上书“复印5分(双面)、打印1角,量大从优”,在招贴附近,总会有那么一群老少混杂、拖家带口的人在一个狭小的室内空间里围着几台破旧的复印机、二手电脑、打印机忙得晕头转向,时不时可以听见他们用同一种深奥得即使强行转换到普通话的音轨上来也难以理解的方言相互催促、抱怨、嬉笑怒骂,一边用粗糙的双手复印、分拣、装订着跟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干的千奇百怪、包罗万象的文字,一边在相互之间频繁的方言交谈中传递着他们真正的生活:今晚谁做饭?是吃土豆还是吃豆腐?邻街三舅的复印店里有人从老家带了一包腊鱼,派谁去取?
  
这就是湖南娄底市新化县的复印打印军团在北京开的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复印打印店。不仅在北京,在全国上下都是如此。据统计,新化县输送到祖国各地的打印复印军团占据了全中国打印复印市场份额的85%,而如此强悍的市场份额完全是靠一个个10平方米不到的逼仄、破旧的小门面垒出来的。

施一公:西湖大学3年内建起 15年后比肩世界一流

 2017-06-29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2017年6月28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第四次全球学术人才招聘面试在杭州举行,共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以色列等地的30位申请者参加。面试分为理学组、前沿技术组、生物组和基础医学组,评审专家由施一公、饶毅等16位专家和9位西湖高研院先期入职的教授组成。

此次面试分为申请者陈述、评委专家提问并评议等环节,申请者向评审专家组陈述了个人教育及工作经历、代表性学术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回国工作计划等内容。随后,通过答辩环节,评委专家组对申请者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议,并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选拔出在科研方面有创新思想、学术基础扎实、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术人才。


2017-06-27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施一公,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副校长。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10万平方米的园区已经开始启用,首批学术人才已经到位,首批博士研究生将于2017年9月入学,首笔由杭州市及西湖区支持的科研经费4亿元人民币陆续到位,西湖大学(筹)申办报告预计今年将提交教育部。”

杨绛: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2017-06-30 社会学博览  来源:爱思想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清華成立科學史系 暫不招收本科生


宋宇晟/中新网
2017-06-30 15:06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30日,清华大学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于今日成立。

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挂靠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当日,记者电话联系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但对方表示,并不了解相关情况。“该系是否招生也并未确定。”

据媒体报道,科学史是一个“二阶学科”,或者说“二次学科”,它依赖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它是在近代科学发展起来之后兴起的。

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坦言,国际科学史学科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的建制化的东西;而中国的科学史始终被算做理学学科。他指出,分科治史、依傍科学家治史,“是科学史学科不成熟、未建立学科自主性的表现”。“很多1980年代的科技史学科点,在老一辈退休之后基本就后继无人了。”

吴国盛还介绍,清华大学创办科技史系,不是为了研究某些专门学科的历史,也不只是为了促进科学教育,而是要把科学史作为一个综合大学的有机环境来考虑,把科学史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把清华科学史系和清华的通识教育和本科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主动地来沟通文科和理工科、科学与人文,在两种文化中建立桥梁。

此外,他也曾对媒体透露,清华大学科技史系将“想办法招本科生”。“我们的本科培养计划会循序渐进地展开。一开始会采用辅修,辅修一段时间,完善了课程体系之后,再改成第二学位,甚至最后招收主修学位。”

清华科学史系在学术研究方向上有自己独特的定位。简单来说,我们将主攻四个学术方向——西方科学技术史与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是两大主阵地,此外还有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和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博物馆学两个方向。

他还透露,“我们正在筹建清华科学博物馆,我们将采取剑桥模式,科学史系和科学博物馆将会连体运作,一并管理”。(原题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 本科培养计划将循序渐进地展开》)


新的学科生长点,科学史系在清华、北科大

2017-07-01青年史學家 原载《科技文摘报》,2017年6月29日第1849期
2017年5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宣告成立。近日,该系创系主任吴国盛教授接受了本报总编辑的专访——

尹传红:首先祝贺您成为清华科学史系的创系主任。据我所知,目前国内仅有两所高校设有科学史系,清华创办科学史系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吴国盛:谢谢!科学史是科学与人文交叉会通的高端新型前沿学科,也是渗透文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典型桥梁学科。许多世界一流综合大学设有相关系科,比如哈佛大学有科学史系,剑桥大学有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最早见证者和卓越代表,为建成中国自己的科技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独特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更有责任在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西方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融通方面继续做出独特的贡献,承担科学史作为高等教育之主体和先锋的重任。

重新振兴文科,恢复往日综合大学之气象,是我校的总体战略布局。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除了大力发展传统的人文学科群和社会科学群之外,发展以科学史为核心与标志的科学人文类学科也是一条务实而有效的途径。科学文献计量学早就表明,科学人文类学科既可以增加理工医各学科间的凝聚力,又可以增加它们对社会的辐射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科学史系可以成为我校文、理、工、艺、医诸学科的交叉互融的学术平台、本科通识教育和研究生科学人文之卓越教育的课程平台,有利于实现我校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发展目标。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著作有《科学的历程》、《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希腊人的空间概念》以及“吴国盛科学人文系列”等多部。

尹传红:作为创系主任,您对清华科学史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有什么设想?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技史学科将重点发展两个学科方向:

第一、西方科学技术史。这个学科方向过去长期未受到国内科技史界的重视,处在某种空白状态,而科技史要成为文理桥梁学科、在建设当代中国科学文化中发挥特殊作用,西方科技史必须成为重点发展方向。清华科学史系将西方科学技术史作为发展重点,为中国科技史学科提供示范,使这个学科方向成为中国科技史学科再建制的生长点,最终形成中国科技史界独具特色的清华学派。这个学科方向将为清华的本科通识教育和理工研究生人文教育提供强大的支持。

第二、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这个学科方向将研究西方科学传入中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为中国当代的科技政策制定和科学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此外,还将结合西学东渐史与清华理工科发展史开展研究,梳理清华理工科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中的角色和地位。

教学方面,我们计划五年内建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四个层次的完整的科学技术史人才培养体系。我校已经拥有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08)。取得博士学位点,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设置本科计划,是科学史系未来五年的目标。招硕士、博士、博士后是目前其他兄弟单位的常规做法,这里不再多说。但培养本科大概是我们的一大特色。

尹传红:目前,科学技术史并没有出现在教育部制定的本科学科目录中,国外又是怎样的情况?

吴国盛:迄今为止,国内所有的高校(包括两个拥有科学史系的高校)均没有科学技术史的本科专业。但是,世界名校拥有众多的科学技术史本科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包括那些并不设置科学史系的高校。比如美国高校有8个科学史系,但却有60个科学史本科计划。

设置科学史本科计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中国大学体制长期以来过度的分科化发展,文理兼通、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一直缺乏制度层面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促进学科交叉与综合、发展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日益得到肯定和支持,涌现了很多令人欣喜的改革举措。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多方面原因,这种学科交叉或通识教育大部分仍然停留在文科或理科院系的内部交叉或贯通,文理交叉的力度和规模远远不够。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以及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都设有关于“科学史”或“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本科计划。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科学史系本科计划被称为“关注历史和科学”项目。其本科课程使学生有机会将历史、科学史和医学(包括医学伦理、卫生政策和医学人类学)研究与某一科学领域本身的工作结合起来。许多要进入医学院或研究科技或卫生政策的学生都对这个项目感兴趣。选择的这个本科计划的学生先修一些科学史的基础课和讨论班,然后再转入“科学史”和“科学与社会”两个不同专业方向做更多样化、专题化的训练和研究。

我国的科学史教育目前比较注重研究生的培养,而不注重本科层面,是非常严重的学科资源浪费,这既不利于发挥科学史在塑造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也不利于吸引优秀的本科生进入本学科深造。清华科学史系将牢记这一历史经验教训,主动把自己的事业与清华通识教育的事业绑定在一起。我们将大力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科学史类的通识教育课程。

尹传红:学生拿科学史学位可以做什么呢?

吴国盛:对于这个问题,哈佛大学的回答是:“一切”(everything)。他们认为,科学史本科计划所接受的训练几乎不排斥任何未来职业,因为事实证明,科学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们在医学、法律、新闻、政府、商业、金融和学术界等诸多领域都很成功。他们之所以越来越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正是因为他们较为系统地接受了文理两方面的综合训练。他们不仅拥有较强的阅读、写作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且在进入社会生活之后拥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仅在某一特殊学科上拥有专业技能,而且往往能够通过文理综合的独特视角,理解和把握事件和政策在更大范围的社会影响。

由上可知,科学史的本科计划对于国外一流大学来说,已经是一种发展得相当成熟和稳定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哈佛、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来推动我们的本科教育改革。

尹传红:按照国内目前通常的本科招生和培养模式,清华设置科学史本科计划会不会占用高考招生名额和指标?

吴国盛:可以不占。科学史系在有了足够强大的师资队伍、建设了比较完备的科学史本科课程体系之后,将试行本科第二学位的培养模式。

科学史系将充分利用我校强大优质的理工科生源,建设科学技术史本科生培养体系,既为本校跨文理的通识教育作贡献,也为科技史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准备优质生源。由于缺乏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制度,几十年来,中国科技史学科的生源一直较差,整个学科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大受影响。我校在国内首创科技史的本科教学和本科生培养,必将极大提升我国科技史学科的整体人才基础水平,在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由于我们只实行本科二学位计划,因此有限的本科生源将主要直接升入本校或兄弟院校的科技史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余少数学生愿意工作的可以进入科技政策、科技传播(媒体、博物馆等)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

尹传红:学习科学史有什么意义?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为什么还要了解科学的历史?

吴国盛:在科学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人类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我们不再对我们身边的科学表现出惊奇,我们已经对科学无动于衷。而恰恰在此时,我们需要回顾科学的历史,因为读史使人明智,阅读科学的历史将使科学时代的人们变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具体说来——

首先,学习科学史可以增加自然科学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理科教学。历史故事总是使功课变得有趣。我们在儿时谁没有听过几个科学家的传奇故事?除了传奇之外,科学史所能告诉人们的科学思想的逻辑行程和历史行程,对学习科学理论肯定是有益的。比如,当我们开始学习物理学时,我们为那些与常识极为格格不入的观念而烦恼,这时候,如果我们了解一下这些物理学观念逐步建立的历史,接受这些观念就变得容易多了。

其次,科学史有助于理解科学的批判性和统一性。当代科学的专门化、专业化带来了高等教育严重的分科化,科学理论往往被神圣化、教条化。学生不知道一个理论源于那些问题,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为什么人们选择了其中一种并称之为科学理论。几乎没有什么比科学史更能使人认识到,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发展的、进化着的。此外,自然科学各个分支领域相互联系的方面,在按学科分块的教科书中肯定得不到体现,而科学史却能够给出一个综合。

第三,科学史有助于理解科学的社会角色和人文意义。今天,科学对人类的命运影响如此之大,而我们对科学的本质也许还缺乏认识;过分把科学工具化、实用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正处在新世纪的起点,也处在科学发展的转折点上,未来的科学指向何方,回顾科学的历史也许能使我们有所省悟。正在成长着的一代年轻人,将主宰着未来的社会发展,如果一开始他们通过熟悉科学的历史而全面的理解科学,那么科学就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陳平原憶讀博:余裕、閒暇、薰陶

2017-06-11 陈平原 來源:社科閱讀、十點公社

原標題:今日之中国学界,名气越大的博导越像运筹帷幄的“将军”或“老板”

导言:
对于志向远大并潜心于学者,“余裕”的重要性,起码不下于常被提及的“压力”。在讲求规则严格管理逐渐成为主流话语的当下,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读书”辩护,或许不无必要。即便在争分夺秒的“读博”阶段,也不该时时刻刻念叨着那借以获取学位的毕业论文。

福建台企返鄉獵才 職缺兩千

2017年07月02日 04:11
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福建省台資企業協會1日舉行台北徵才博覽會,福建7位台協會長持「清新福建、夢想起航」標語啟動儀式。(時報國際提供)

陸名校搶優質生 開保研夏令營

2017年07月02日 04:11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考研大戰提前開打!大陸研究所考試年底才舉行,但包括北大、北京清華等多所知名陸校為了搶生源,已經開辦保研夏令營,提前鎖定優秀的大學部學生;由於篩選機制嚴苛,還有補習班提供「套路」。

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年包括北清等很多名牌大學,都加入保研夏令營的行列。據了解,只要是大三且可能有保送研究所資格的學生,都可以申請;學校通常是3、4月公布開營通知,5、6月申請。

新來乍到 上海交大台生吐槽

微信公众号“二月十三”(ID:shayne_light) 每年夏季小学期,都会有许多港澳台的学生选修上海交大的课程。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个本校的学伴带他们办手续熟悉校园环境。 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青年间的交流其实就代表着未来。下面选取了一些台生初到上海和交大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