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大學地位特殊 今年開始招生

陆子平撰写2017-06-07 02:04:30  多維新聞


6月6日,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的官方网站低调上线。这所大学在今年5月由中国教育部批准成立,其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隶属于团中央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学系和部分研究生学系。

中国社科大成立伊始,将自身定位为“文科大学”,与五年前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基础上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相对应,一文一理,侧重有所不同。但是与国科大不同,中国社科大在获批时,中共官媒新华社着墨慎重,用”中国又成立了一所厉害的大学“报道中国社科大成立。大陆媒体《南方周末》形容中国社科大”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从中国社科大网站披露的信息看,学校领导行政级别显然高过了中国大陆任何一所大学领导。其中,该校由显然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兼任校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张江兼任第一副校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书记张政文同时担任中国社科大书记。

其中,校长王伟光是中国的正部级官员,副校长张江是副部级官员,而书记张政文则是正局级官员。由正部级官员同时出任高校校长,在中共建政以来并不多见。中国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长一般由副部级官员担任,很显然中国社科大的政治地位将高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社科大今年9月将在4个学院12个专业招收390名本科新生。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学院的招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经济学院招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此外国际关系学院的英语、德语和法语专业今年也将招生。

从招生专业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科大重点突出中共官方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这也是有别于中国其他高校的特点。如此的招生特点,或许和近年来习近平一直主张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关。

从学术角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意味着中共希望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够跳出西方范式,独立于西方的研究逻辑开展研究。例如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息息相关的公共管理研究,长期处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则是1980年代在美国的政治保守主义影响下的社会自治理论。其根本的价值就是让政府能够撤出公共领域,不再直接参与社会公共治理。

在中国现实的政治环境下,”新公共管理理论“显然代表着公共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精神,但是其具体方案却是使公共部门撤出公共领域,这种方案显然不是在现行框架下解决问题、提高治理能力的建议。事实上,不仅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也或多或少是在西方学术话语下的研究。

因此,中共主张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际上就是希望中国的社会科学领域能够跳出西方学术话语体系,形成有别于西方的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为中国的公共政策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作为中国的智库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或许承担了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而其下属中国社科大,则成为培养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下进行学术研究者的高校。值得注意得是,中国社科大在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是”师徒制“,完全区别于中国大陆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培养出的学生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明确的学术师承,成为未来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继承者。

当然,中国社科大的办学模式最终能否成功,尚待观望。但是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这所学校在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显然具有特殊地位。


其他來源摘錄:

01
中国社科院大学有政治任務,獲得國家全力支援,成立后会对北大、人大构成挑战吗?对所有高校的文科专业都会带来压力嗎?

02
社科院大學本科生全部采用类似“研究生”式培养模式,由专业老师或教授带五六名学生进行学术研究与专业学习。本科生入学后实行导师制,1名导师最多带5名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可申请本硕博连读。这被解读为社科院大学招生的一大优势——量少质优、精英化培养。

03
根據官方宣示,社科院大學的建校目標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建立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学术造诣深厚、教书育人典范、年龄结构合理的一流师资队伍,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文科教材体系。中国社科院大学的办学定位是:创建研究型大学,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高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新來乍到 上海交大台生吐槽

微信公众号“二月十三”(ID:shayne_light) 每年夏季小学期,都会有许多港澳台的学生选修上海交大的课程。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个本校的学伴带他们办手续熟悉校园环境。 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青年间的交流其实就代表着未来。下面选取了一些台生初到上海和交大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