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升學手冊香港篇 第一章現狀

港校篇
第一章香港教育現狀

1.簡介香港八大校院

●香港大學:港校龍頭
港大是具有100多年歷史的港校龍頭,也是香港八大中少數幾所綜合大學;這幾年港大有計畫地擴招收境外生,包括台灣學生,校方表示希望把不同文化帶進校園,此外也投入資源鼓勵學生出國當交換生,目前已達到半數學生都有出國交換的機會。增加雙學位制是未來港大的發展方向。
港大除了有文學、法學、工商管理、新聞、社會科學、教育等文組科系(建築在港大拿的也是文學士學位),也有理學、工學等第二類組科系,以及中醫、牙醫、醫學、生物醫學等第三類組科系,類別相當完整。全校學生約2.8萬人。
2016年港大最大「亮點」是和世界名校巴黎政治大學開展雙聯學位,也就是大學4年修讀兩校課程,畢業拿兩個學校的學位證明。
巴黎政治大學是法國社會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就讀此雙聯學位的學生,頭兩年在巴黎政治大學的蘭斯、芒通或勒阿佛爾校區就讀,可修讀法律、經濟、歷史、政治科學和社會學等五大社會科學範疇的核心科目(註:歐洲大學通常沒有很清楚的科系分野),各校區還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專修課程;第三、四年回到港大,修讀文學、商學或社會科學。兩校都是英文授課,不需要會法語。
校方表示,該雙聯學位要求嚴格,因此名額不多,約只有5人。第一屆入學生2016年已回港大讀書。

理工大學:應用為主
香港理工大學位於紅磡,交通非常方便,走上地鐵站銜接的天橋,天橋的另一端就是學校入口。
2010年起,香港理工大學每年都會來台招生,已跑過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多所知名高中辦招生說明會,門檻一直是學測65級分以上。不過由於理工大學之前未參加大學博覽會,因此在台知名度較低。
香港理工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937年創校的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該校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資助、提供專上程度工科教育的院校,開辦航海無線電操作、機械工程及建築等課程。因此理工大學是以專業、應用性課程為主,像醫科沒有臨床醫學系,而是提供其他醫事課程如精神健康護理學等。
目前理大共有八個學院,包括全香港獨有的設計學、工程物理學、服裝及紡織學、職業治療學、眼科視光學、物理治療學、放射學、國際航運及物流管理學、醫療化驗科學、測繪及地理資訊學。
理工大學學生共有3萬人,包括1.8萬學士,是八大之中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校方自詡「成為一所在專業教育、應用研究及夥伴協作方面表現卓越的大學」。

浸會大學:新聞系聞名
香港浸會大學2014年首度來台參加大學博覽會,入學門檻是學測頂標以上。該校最受歡迎的傳媒系已有台生畢業;另工商管理、金融與中醫藥科系詢問度也很高。
「八大」港校裡台灣民眾較不熟悉的香港浸會大學,建校近一甲子,1956年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創立,當初是私立教會學校,叫做香港浸會書院;1972年改稱香港浸會學院1983年獲香港政府資助成為公立學校,「為了保留歷史印記,校名裡仍有Baptist,但學生不需因此改信基督教,」校方特地解釋。1994年正式升格為大學。
目前香港浸會大學學生約1萬人,設有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中醫藥學院、傳理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等6個學院及視覺藝術院,其中傳理學、中醫藥學、社會工作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及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等相當著名,浸大也首創香港的中國研究、體康管理、歐洲研究、翻譯學及人文學等課程。
浸會大學強調「全人教育」,要求文理互通、教研並重,鼓勵學生選不同學門的課,通識教育占畢業學分高達1/4;學生在學期間要參加8個講座或活動,但多數學生參與的課外活動遠超過此數。
浸會大學國際新聞系有台灣學生已經畢業。傳理學院是浸會大學最負盛名的學院,轄下新聞系在2011年經Asian Correspondent新聞網評定為「亞洲學生心中的全球十大新聞學府」,和榜內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齊名,是校內招生志願的前三名。

●中文大學:書院教育
走出香港地鐵東鐵線「大學」站,直接進入依山傍水、綠意盎然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園。香港中大是8所港校中校地面積最寬敞的學校,整所學校就是一座山,盤旋而上鳥瞰吐露港,校方表示,除了書院教育和通識教育之外,中大最有特色的就是校園環境。
中大成立於1963年,創校時是由3所書院組成大學,目前書院規模已經有9個;全校學生約2萬人,研究生、本科生各一半,教學與研究並重。
中大是港大之外香港另一個綜合大學,它的科系甚至比港大更多:港大有的科系如法學、醫學、建築等中大幾乎都有;中大還有港大沒有的科系,像人類學、酒店及旅館管理、翻譯、宗教研究、音樂等。
「書院聯邦制」是中大一大特色,就像電影《哈利波特》裡的霍格華茲學院,中大學生一入學就被分發到各個書院,並特意把同一科系學生打散到不同書院。書院結合宿舍、通識教育、社團生活,所有學生一律住校,大學部教職員也皆有所屬書院,師生同宿同食。
通識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學學士課程另一重要元素,又分為大學通識教育和書院通識教育,學分占得很重,共39學分,占畢業學分123學分的1/3。不同教學部門共提供超過200個課程,有「中華文化傳承」、「自然、科學與科技」、「社會與文化」、「自我與人文」等4個必修範圍,2012年起,所有一年級本科生必須修讀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讀經典,反省人本問題。
宿舍方面,中大是港校中條件最寬裕的,由於校地寬敞加上新建了宿舍樓,本科生4年都有床位。但校方仍鼓勵有經濟能力的學生至少外宿一年,跟社會接觸,融入香港生活。

●城市大學:強調專業
香港城市大學是1980年代在「適應時代發展、全面加強專上教育」的考量下,籌畫的「第二間理工學院」(第一所是香港理工大學)。但既然是理工為主,又為何稱為城市大學?原來當時港英政府認為新理工學院的校址應參考英國的做法,設於人口稠密、主要交通網絡可達到的地區,於是選擇在今日的九龍塘,1984年正式創立,當時名為香港城市理工學院;1994年升格為香港城市大學。
近年來香港城市大學的世界排名衝得很快,在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等都有不錯成績。例如:城大在2016-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是全球第55名,2016QS亞洲大學排名榜第7名,全港第3;在QS 2015年「建校未滿50年全球最佳學府中,是第4名。此外,城大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15)中,是全球前200強,亞洲第23名,香港第4名。
目前該校共有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科學及工程學院、創意媒體學院、能源及環境學院、法律學院及動物醫學院等7個學院、25個學系、37個科研中心。全校學生將近兩萬人。

教育大學:師範王牌
香港教育大學是香港「八大」中的唯一師範類公立高等學府,1994合併五間師訓學院而成,稱為香港教育學院;其校史可追溯到1853年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及1881年由香港總督軒尼詩爵士成立的首間師範學校。
教大定位是為香港中小學培養師資,不過早年因為校名是「學院」,招生難免受到限制;八大其他學校像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城市大學、嶺南大學陸續在19941999年升格為大學,教育大學也從2006年展開升格之路,不料這一去就是10年。
2009年之後訂下「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發展目標,除了王牌的師範教育,更開始擴展學術範疇,鞏固人文學、社會科學及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科;目前該校共有研究生院及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人文學院,及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等3學院。
2016年,香港教育大學總算「正名」升格,其教育及師資培訓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是全球第12名、亞洲區第2名;語言學是全球101150
就業是教育大學的強項,如果不算繼續進修者,師範體系畢業生幾乎都有95%以上的就業率。校方表示,這是因為港府的整體規畫得當。
香港共有4所大學有資格培養教師,而教育政策是每3年訂定一次,港府分配每個學校、每個領域收生名額,因此不會發生像台灣「流浪教師」供過於求的情況。

●科技大學:後起之秀
1991年創校的香港科技大學是「八大」裡最晚成立的學校,學生人數約1.4萬人(至20169月共有14210人)。然而這所年輕的港校野心勃勃,短短25年多次躍上國際權威QS大學排行榜,連續幾年成為亞洲第一學府。2013年首次來台參加大學博覽會,現場初步甄選學生,近年已經有愈來愈多台生搶進科大。
有趣的是,科大雖然以名為「科技大學」,商科卻非常強,是當之無愧的香港第一,與Kellogg合作的EMBA已經連續多年全球排名第一。(與之恰好成對比的是香港城市大學,雖名為城市大學,工科卻非常強)
校方表示,科大一開始就是以美國最好的大學為創校仿效對象,包括學制、學校風氣、全球招攬教師等,該校系主任和院長都是美國正教授,百分之百擁有博士學位,因此排名爬得很快。學生方面,科大積極招國際學生,至201610月非本地生共有4730多人。
科大招生門檻不低,一般說來能上科大的陸生成績都可以上北大、北京清華;學測免試入學的台灣學生,每年都有好幾個滿級分。
校方表示,科大被設定為香港繼港大、中大之後的第3所綜合大學(科大1991年設立時城市大學和理工大學都還只是學院),但科大沒有醫科,沒有法學院,其實較接近MIT的規格。
這一點其實值得台灣大專校院好好反省。幾年前筆者專訪科大高層,校方表示,科大主觀、客觀上都不可能求全,因此就把自己能做的做到世界第一;「我們沒有法學、醫學,是因為香港已經有很好的法學、醫學學校,不需要那麼多人一窩蜂,況且我們沒設這些科系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嶺南大學:博雅教育
嶺南大學(香港)是香港八所資助大學中唯一沒有對台招生的大學,這是由於該校特殊的定位及背景所致。
嶺南大學前身是1888年創立、位於廣州的嶺南大學;1938年廣州嶺南大學在對日抗戰中淪陷,學校遷到香港;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又遷回廣州,1952年被併入廣州中山大學。
而在香港這一端,則由「嶺南中學校董會」聯同「嶺南會所」及「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於1967年成立嶺南書院;1978年改稱嶺南學院;1999年升格為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在1990年代確立以博雅教育為教育方針,該校人數很少,僅三千人,沒有專門辦理對台招生。


2.也談占中之後
眾所周知,香港8所受港府資助的大專校院「八大」,一向是香港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不過,2014年香港發生破天荒「占中」事件,而且以學生為主導團體,國際媒體大規模報導;2015年餘波未平,港校師生與校方因政治意識形態發生多次衝突,校內陸港矛盾也越發嚴重。
2016年初,筆者特地在這本升學手冊的「港校篇」開頭,先闢兩章談香港政治情勢和排名升降之故。
說也奇怪,一年過去了,占中運動彷彿偃旗息鼓,香港街頭風平浪靜,大學校園內醒目的黃色布條(黃色是雨傘運動時的標誌)也悄悄撤下,彷彿從未發生過。但是情況真是如此嗎?
根據媒體報導,2016年十月一日大陸國慶,當天香港雷雨交加,在灣仔金紫荊廣場升旗典禮,特首梁振英唱國歌之際,跟著多名中國駐港官員收傘,冒雨觀禮;另一方面,當天早上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樹仁大學、浸會大學、科技大學、城市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藝術學院等多校都出現高掛的「香港獨立」紅底白字旗幟,雖然校方忙不迭拆除旗幟,但也可以看出:2016年香港看似平靜,效忠中共的港人愈來愈向北京表態輸誠,但年輕世代卻有愈來愈多人「想走不同的路」,選擇與北京保持距離。
而在「八大」教師中,也不乏意見領袖者表示:港人不見得都上綱上線到同意獨立的地步,但大多數人仍希望有一個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民主與生活時空。
不管是以學術研究角度觀察學運,或是以動員者身分直接介入學運,「八大」師生作為香港社會的菁英,十多年來形塑香港的學運樣貌。港英時代身為中西學術樞紐的港校,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如何在新形勢和新的政治浪潮中安身立命,考驗著港校的智慧。這是去港校讀書者一個很值得切入的觀察角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新來乍到 上海交大台生吐槽

微信公众号“二月十三”(ID:shayne_light) 每年夏季小学期,都会有许多港澳台的学生选修上海交大的课程。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个本校的学伴带他们办手续熟悉校园环境。 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青年间的交流其实就代表着未来。下面选取了一些台生初到上海和交大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