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升學手冊香港篇 第五章香港教育大學

第五章香港教育大學

1.高端專訪:協理副校長許聲浪
「等到頸都長!」2016年香港教育大學總算如願以償「正名」(由學院更名為大學),該校協理副校長許聲浪表示,香港教育大學的運作早已堪比大學規模,正名可謂「名正言順」;至於之後的發展方向,仍不脫大原則「教育為本」,但也會持續「超越教育」。

升格成功 不改大方向
教大爭取正名之路,10年來可謂坎坷:2007年提出申請,2009年被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以「不宜設立單一學科的教育大學」理由否決,之後開辦了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等學科,2014年再度闖關申請正名,2015年終獲教資會許可,2016年走完行政程序,正名為大學。
許聲浪表示,其實教大此後的發展方向沒有太大改變:「我們辦學宗旨不管是學院時期,還是大學時期都是一樣的:不會離開『教育為本』的大原則,仍以師範教育為主,服務香港的中小學,繼續為香港培養師資;但也開設非師範課程;另外提升研究水準,繼續開展研究生課程,三個面向並進。」

許聲浪表示,教育大學每年都有畢業生前赴海外深造,顯示教大的國際化很成功,學生可以無縫接軌:「本校課程以英語授課為主,40%教授、講師來自世界各地,還有一個環球學習體驗增潤基金簡稱IRLEF計畫,鼓勵學生海外學習。」IRLEF計畫下每個學士學位學生,45年大學期間有1萬港幣資助,可用於參加香港境外的體驗學習﹑社會服務或實習活動等:「這些資助不是撥到學生戶頭,而是申請海外學習才能用,不用就沒了;世界這麼大!我們鼓勵學生去看看。」
許聲浪說,海外學習機會現今已經是大學「標準配備」而不是bonus(額外犒賞)。從學校角度來看,國際化提升學校形象、定位和聲望,當然還有很現實的排名;從學生角度來看,有國外經驗,對視野、語言能力都有很大幫助。

港校競爭力 有三來源
此外,近日幾個大學排行榜,陸校竄起非常快,北京清華還曾拿下2016年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第三名。這是否表示台港大學競爭力不如大陸?
許聲浪表示,北京清華名次上升一點都不奇怪,頂尖陸校優勢第一是生源,以北京清華為例,從900萬人挑出3000人,跟香港學校從5萬人挑出3000人,學生資質當然不能比;而且學生優秀,企業就願意捐款,學校有錢,也更容易吸引好學生。
陸校第二項優勢是財政。許聲浪之前看了一個數據,非常驚訝:2015年北京清華一年的科研經費是40億人民幣,比香港八所公立大學加起來還多,「所以北京清華名次上升是必然的結果。」
許聲浪強調,港校競爭力沒有下降,是別人上升,這是全球性的挑戰,如果只是自滿目前成就,就會不進則退。
那麼港校的競爭力在哪裡?許聲浪表示,相對於陸校,港校除了國際化、高度的學術自由,第三個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的「管治」。
管治包括行政管理也包括教學管理。許聲浪說,港校的評鑑不是自己說說就算,而是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豁下的質素保證局,每4年一輪評鑑,確保政府撥款沒被亂花。
別以為評鑑小組是找教育局或校內人士自評;許聲浪說,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特地邀請歐美專家來,其中一項是去每所港校「蹲點」好幾天,不接受宴請或社交交際,而是扎扎實實找來學生、老師、學院院長等,交叉了解各個環節:課程怎麼設?分數怎麼打?作業怎麼出?整整工作3天,問到幾乎嚴苛的地步。許聲浪苦笑說,10月才剛經歷一輪評鑑,實在很痛苦,「但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香港八大院校和國際水準平齊。」


2.入學資訊
參考第二章第一節


3. 學生心聲
台灣再興中學畢業生林裕欽,是香港教育大學20165年制「語文研究榮譽文學士及英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雙學位」的學生之一。得知香港教大,是因為港校台生組團到台灣各高中宣傳,沒想到這也提供了他一條不同的路。
林裕欽的英語非常好,對教育也有興趣,因此想申請英語和教育類科系。學測英語滿級分,在台灣雖然申請到幾所不錯的大學,但都不是他喜歡的科系。而恰好香港教育大學有英語和教育雙學位,完全符合他的需求,於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參加教大的全英語面試。

林裕欽:面試問哈利波特
面試一開始是自我介紹,不限時間,面試官再根據考生的自我介紹發問。林裕欽配了兩名面試官,二對一足足問了他40分鐘,「把我緊張得半死!」他說。
像林裕欽說自己喜歡讀課外書,考官就問他「喜歡哈利波特嗎?」他說不喜歡,考官問為何不喜歡?「因為哈利波特充滿個人英雄主義色彩。」考官再追問:「那你又怎麼解釋哈利波特在全球爆紅情況?」林裕欽以哈利波特成功的全球宣傳,和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所以期待英雄出現等因素作出分析,成功得到面試官青睞。
另一名教授問他「如何看待台灣的英語教育?」從小就在雙語安親班就讀的林裕欽,對此也很有想法,認為用中文解釋英文容易混淆,「還是用英文教英文比較好。」
由於思考具有邏輯、表達能力佳,林裕欽獲得教育大學錄取;不過當時教育大學還未更名,名稱還是教育「學院」,不明就裡的父親很反對,父子還冷戰一周沒講話。後來入學通知寄來,父親得知香港教大是2016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教育領域的全球第12名、亞洲第2名,是個好學校。父親對自己的選擇從否定變成認同,對此林裕欽說:「坦白說我滿高興的。」
實際來到教育大學之後,林裕欽體認到台港兩地大學教育的巨大差異。港校教授非常重視課堂秩序和互動,尤其外籍教授要求上課不可聊天、禁用手機,問問題希望學生回應,不然就不繼續講下去,但會一直提點,讓課堂保持動態。學生除了出席率要夠,因為上課時和教授一直互動,腦袋也不會空著,態度也自然不敢鬆散。

劉怡廷:大三課程重
教育大學2014級教育榮譽學士英國語文教育系(小學)的台籍學生劉怡廷,和林裕欽來教大的動機很像,也是喜歡英語和教育,但因為台灣的英語系都沒有跨到教育這一塊;加上受到港校國際化吸引,她沒有申請任何台校,首選就來了香港教大。
劉怡廷說,當初學測英文考了14級分,底子不錯;但剛到香港卻很不適應全英語教學。「寫的部分,學測英文作文只要120字,還是看圖寫作;我到香港教育大學第一篇報告就要求1200字!然後上課記筆記根本沒時間轉成中文,一定要用英文,」因此她深切感受到:想來香港,英文一定要加強。
劉怡廷現在大三,課程最重。她解釋:該系大一、大二課程是為之後的年級打好基礎,因此涉獵廣但以入門為主,大三之後為了和未來專業銜接,課程的應用及學術程度都加深了,例如大三上學期要在全班面前示範教小孩口語,下學期要應用教學理論,去小學為小孩講故事等。大三理論課還沒上完,各科目的功課量加起來已經很驚人:「像我這學期期末就有72000字小論文要寫,還不算口語報告以及筆試。」不過她還頗能樂在其中。
大四台生張博崴2013年入學,修讀全球及環境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此前他已經去過荷蘭當交換生,2016年暑假則是去澳洲非營利NGO志工組織Conservation Volunteers AustraliaCVA,澳洲環保義工計畫,是澳洲最大的非營利環保義工志願團體)實習。實習內容是在澳洲南部沒有手機通訊的原始叢林保護某種瀕危鸚鵡,由於當地有外來入侵種的松鼠,因此志工們還要復育原始林:「聽起來很神氣,其實我的工作就是砍松樹,再種下原生種啦。」
張博崴說,實習是必修科,而香港教育大學積極配對學生到合適的實習空缺,令學習更多元、充實。像CVA就是與他們系上合作的機構,每年系上還會不斷找動物保育、海洋公園等新機構,簽實習合約。

張博崴:不擔心就業
申請實習的流程很嚴謹,就像正式找工作一樣,要填志願、交履歷還要通過面試,再由學校分發;實習有學分、沒薪水,對方包當地食宿和交通,學生則負責機票。總體來說,香港教育大學的實習機制已經相當成熟。
張博崴說,他特別想要告訴台生:在香港教育大學不用擔心出路問題,港校在協助銜接學術與工作方面做得很好。香港教育大學的學士畢業生也要提交58000字畢業論文,同樣也有學位論文口試,教授提問等,評核方法跟碩博士學位論文一樣。工作方面,因為在學期間已有實習經驗,他很有自信「不論深造或投身社會,港校學士競爭力不輸碩博士」。
林裕欽則建議台生:不能只讀課本,要多讀課外書,不限種類,就算是中文書也可以;港校鼓勵獨立思考,老師上課也常以含蓄的歐美式幽默表達,如果沒有額外的input(投入)豐富自己的內涵,容易變成有聽沒有懂。
劉怡廷指出,台灣學生和家長的迷思就是選校不選系,但她認為要選自己想讀的科系,在港校讀書雖辛苦但不痛苦,因為學生會感到真正快樂而且有成就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新來乍到 上海交大台生吐槽

微信公众号“二月十三”(ID:shayne_light) 每年夏季小学期,都会有许多港澳台的学生选修上海交大的课程。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个本校的学伴带他们办手续熟悉校园环境。 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青年间的交流其实就代表着未来。下面选取了一些台生初到上海和交大时的...